“耜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1C
【GBK编码】F1EA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11123425151
【汉语拼音】sì
【拼音编码】 si4
【五笔编码】 din din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KY
【注音符号】ㄙˋ
【广东话】z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耜 sì
<释义1>原始翻土农具“耒耜”的下端,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,最早是木制的,后用金属制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耜1 [sì ㄙˋ]
[《廣韻》詳里切,上止,邪。]
1.耒下铲土的部件,初以木制,后以金属制作,可拆卸置换。一说,耒、耜为独立的两种翻土农具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 神農氏 作,斲木爲耜,揉木爲耒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匠人爲溝洫,耜廣五寸,二耜爲耦。”《庄子·天下》:“ 禹 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,腓无胈,脛无毛,沐甚雨,櫛疾風。” 成玄英 疏:“耜,掘土具也。”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古者剡耜而耕。” 高诱 注:“耜,臿屬。”2.泛指农具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三之日于耜。” 朱熹 集传:“于耜,言往修田器也。”参见“ 耒耜 ”。参阅 徐中舒 《耒耜考》、 孙常叙 《耒耜的起源及其发展》、 刘仙洲 《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》。3.用耜起土。《周礼·秋官·薙氏》:“薙氏掌殺草,春始生而萌之,夏日至而夷之,秋繩而芟之,冬日至而耜之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