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聞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5E
【GBK编码】C284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25112511122111
【汉语拼音】wén
【拼音编码】 wen2
【五笔编码】 ub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XDCE
【注音符号】ㄨㄣˊ
【广东话】man4 man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聞 wén
<释义1>见“闻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聞1 [wén ㄨㄣˊ]
[《廣韻》無分切,平文,微。]
“ 闻1 ”的繁体字。
1.听见。《书·君奭》:“我則鳴鳥不聞,矧曰其有能格。” 唐 杜甫 《赠花卿》诗:“此曲袛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 丰子恺 《谢谢重庆》:“晴朗的 重庆 ,不复有警报的哭声,但闻‘炒米糖开水’、‘盐茶鸡蛋’的节奏的叫唱。”2.指听说,知道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聞其期,曰:‘可矣!’” 唐 魏徵 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臣聞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。” 章炳麟 《序〈革命军〉》:“抑吾聞之,同族相代,謂之革命。”3.知识;见闻;消息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”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僕竊不遜,近自託於無能之辭,網羅天下放失舊聞,略考其行事,綜其終始,稽其成敗興壞之紀。”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俚人不識,寡見尠聞。” 宋 苏辙 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:“求天下奇聞壯觀,以知天地之廣大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丛钞·盘古即元始天尊》:“荒誕之説,聊博異聞耳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七:“从前天起,市场上就布满了中央军在 陇 海 线上转利的新闻。”4.接受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軍中聞將軍令,不聞天子之詔。”参见“ 聞令 ”、“ 聞命 ”。5.传布;传扬;传告。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鶴鳴于九臯,聲聞于天。”《管子·牧民》:“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肃宗至德元载》:“巡使郎將 雷萬春 於城上與 潮 相聞,賊弩射之,面中六矢而不動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此話一聞,那些做媒的如蠅聚羶,來的何止三四十起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一日, 楚公子 馳函來,女焚爇不以聞。”6.指使君主听见,谓向君主报告。亦泛指向上级或官府报告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上六》:“臣數以聞,而君不肯聽也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王公衮复雠》:“ 王宣子 尚書母葬 山陰 師子塢 ,爲盗所發……乃本村無賴 嵇泗德 者所爲,遂聞於官。” 明 沈德符 《野獲编·果报·仇鬼下隶》:“然而 楊氏 諸人,横索不休,久而不能堪,稍稍拒之,因怒而聞之官。”7.有名;著称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在邦必聞,在家必聞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 廉頗 爲 趙 將伐 齊 ,大破之,取 晉陽 ,拜爲上卿,以勇氣聞於諸侯。” 唐 李白 《赠孟浩然》诗:“吾愛 孟夫子 ,風流天下聞。” 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邵飞飞》:“稍長,能吟咏。及笄,以才色聞。”8.嗅。《韩非子,十过》:“ 共王 駕而自往,入其幄中,聞酒臭而還。” 唐 杜甫 《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》诗:“東渚雨今足,佇聞粳稻香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四章:“那个胖胖的鼓着两只金鱼眼睛的女孩子摘下一枝路旁的野花,闻了闻。”9.趁。表示及时。《敦煌变文集·搜神记》:“比來夢惡,定知不活,聞我精好之時,汝等即報内外諸親,在近者唤取,將與分别。” 宋 吴潜 《满江红·上巳後日即事》词:“舴艋也聞鉦鼓鬧,鞦韆半當笙歌樂。”10.用同“ 模 ”。效法;学习。《敦煌变文集·地狱变文》:“恨汝生迷智,不曾聞好人。” 蒋礼鸿 通释:“‘聞好人’就是學好人,意思就是拿好人當模範。”11.用同“ 模 ”。模样,形状。参见“ 聞樣 ”。12.姓。
聞2 [wèn ㄨㄣˋ]
[《廣韻》亡運切,去問,微。]
“ 闻2 ”的繁体字。
1.声誉,名声。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顒顒卭卭,如圭如璋,令聞令望。” 高亨 注:“令聞令望,好聲譽好名望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惟公生有聞於當時,死有傳於後世,苟能如此足矣,而亦又何悲?” 柳亚子 《〈胡寄尘诗〉序》:“韋布之士,獨闃然無聞焉。”2.通“ 問 ”。慰问。《易·旅》:“‘喪牛于 易 ’,終莫之聞也。”《诗·王风·葛藟》:“謂他人昆,亦莫我聞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毛诗上》引 王念孙 曰:“聞,猶問也,謂相恤問也。古字聞與問通。”3.通“ 問 ”。询问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不聞,即物少至,少至則淺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八》:“聞即問字也,言不問則所知之事少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