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肄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84
【GBK编码】D2DE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3531134511112
【汉语拼音】yì
【拼音编码】 yi4
【五笔编码】 xtd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RRXB
【注音符号】ㄧˋ
【广东话】ji6 s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肄 yì
<释义1>学习,练习:~业。~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肄1 [yì ㄧˋ]
[《廣韻》羊至切,去至,以。]
“ 肆3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学习;练习;演习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君命,大夫與士肄。” 郑玄 注:“肄,習也。”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上既觀,使行禮,曰:‘吾能爲此。’廼令羣臣習肄,會十月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肄亦習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夔传》:“教習講肄,備作樂器。”《新唐书·马燧传》:“居一年,闢廣場,羅兵三萬以肄,威震北方。”《宋史·仁宗纪四》:“十一月甲子,出太廟禘、祫、時饗及 温成皇后 祭饗樂章,肄于太常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局诈》:“某新肄一曲,亦願聞之乎?”2.劳苦。《书·顾命》:“昔君 文王 、 武王 宣重光,奠麗陳教則肄,肄不違,用克達 殷 ,集大命。” 孔颖达 疏:“ 文武 定命陳教,雖勞而不違於道。”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有洸有潰,既詒我肄。” 毛 传:“肄,勞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 楚 執政衆而乖,莫適任患。若爲三師以肄焉,一師至,彼必皆出。彼出則歸,彼歸則出, 楚 必道敝。亟肄以罷之,多方以誤之,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,必大克之。” 杜预 注:“肄,猶勞也。”3.树木再生的嫩条。引申为馀。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遵彼 汝 墳,伐其條肄。” 毛 传:“肄,餘也。斬而復生曰肄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 晉國 不恤 周 宗之闕,而 夏 肄是屏。” 杜预 注:“ 夏 肄, 杞 也。肄,餘也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杞 爲 夏 之後,故曰 夏 肄。肄,餘也。屏,即蕃屏,保護之義。此言 晉 不憂 周 室之衰弱而惟護助 夏 代剩餘之國。” 晋 陆机 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悴葉更輝,枯條以肄。” 清 李斗 《杨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下》:“種樹多寄生,剪丫除肄,根枝盤曲而有環抱之勢。” 梁启超 《戴东原先生传》:“循根可以達杪,不手披枝肄所歧,皆未至十分之見。”4.检阅,检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