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胄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C4
【GBK编码】EBD0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251212511
【汉语拼音】zhòu
【拼音编码】 zhou4
【五笔编码】 me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KIAQ
【注音符号】ㄓㄡˋ
【广东话】zau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胄 zhòu
<释义1>盔,古代战士戴的帽子:甲~(甲衣和头盔)。介~(“介”,甲衣)。
<释义2>帝王或贵族的子孙:贵~。~裔。~子(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,都要进入国学学习,后亦泛称国子学生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胄1 [zhòu ㄓㄡˋ]
[《廣韻》直祐切,去宥,澄。]
亦作“ 冑1 ”。亦作“ 育2 ”。
1.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嗣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﹝ 襄王 ﹞十六年,而 晉 人殺 懷公 。無胄。” 韦昭 注:“胄,後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於四海。”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中·柳冲》:“先王公卿之胄,才則用,不才棄之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十日》:“大抵 中國 之民,皆神明之胄,最爲貴種。”2.专指帝王或贵族的长子。参见“ 胄子 ”。3.谓对先辈的承续。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宋郊祀歌》之一:“夤威寳命,嚴恭帝祖,炳海表 岱 ,系 唐 胄 楚 。” 唐 韩愈 《祭左司李员外太夫人文》:“胄於茂族,配此德門。”4.泛指世系。 宋 叶適 《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》:“君俛而不肯,久乃言曰:‘吾胄出 太邱 長 寔 ,從 婺 徙 台 , 貽範 、 貽序 ,著名 神宗 朝。’”5.通“ 逐 ”。《後汉书·班固传上》:“六師發胄,百獸駭殫。”按,《文选·班固〈两都赋〉》作“六師發逐,百獸駭殫。”参阅 清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馀编上》。
胄2 [zhòu ㄓㄡˋ]
[《廣韻》直祐切,去宥,澄。]
古代作战时战士所戴的头盔。《书·费誓》:“善敹,乃甲胄。” 孔颖达 疏引《说文》:“胄,兜鍪也。”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公徒三萬,貝胄朱綅,烝徒增增。”《後汉书·桓谭传》:“安平則尊道術之士,有難則貴介胄之臣。”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貝胄象弭,織文鳥章。”《宋史·赵赞传》:“矢集於胄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