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胾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FE
【GBK编码】C375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121253434534
【汉语拼音】zì
【拼音编码】 zi4
【五笔编码】 fam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HOO
【注音符号】ㄗˋ
【广东话】z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胾 zì
<释义1>切成大块的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胾1 [zì ㄗˋ]
[《廣韻》側吏切,去志,莊。]
1.切成大块的肉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進食之禮,左殽右胾。” 郑玄 注:“殽,骨體也;胾,切肉也……殽在俎,胾在豆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胾,大臠。”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頃之, 景帝 居禁中,召 條侯 ,賜食。獨置大胾,無切肉,又不置櫡。”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:“胾,大臠也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五:“後 熙寧 丁巳, 不疑 帥 鼎 ,復見招爲 武陵 之游,凡巨臠大胾,利若刀截,已六十二矣。”2.脔割;切割成块。 南朝 梁 沈约 《郊居赋》:“瞻窮昊而無歸,雖非牢而被胾。” 唐 陆龟蒙 《招野龙对》:“狎於人啗其利者,扼其喉,胾其肉,可以立待。”3.指外露的尸体。《魏书·孝静帝纪》:“辛未,詔尚書掩骼埋胾,推録囚徒。”4.泛指肉食;肴馔。 唐 韩愈 《祭马仆射文》:“曾不濡翰,酬酢文字;曾不醉飽,以勸酒胾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续编·英豪举动》:“書投未幾,主人即躬謁 馮 ,延至其家,華筵奇胾,妙妓清歌,咄嗟而辦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