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脈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108
【GBK编码】C37D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511333534
【汉语拼音】mài
【拼音编码】 mai4
【五笔编码】 ere erey eyn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QPRH
【注音符号】ㄇㄞˋ
【广东话】ma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脈 mài
<释义1>同“脉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脈1 [mài ㄇㄞˋ]
[《集韻》莫獲切,入麥,明。]
亦作“ 脉1 ”。亦作“ 衇1 ”。
1.血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夫脈者,血之府也。” 王冰 注:“府,聚也。言血之多少皆聚見於經脈之中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張脈僨興,外彊中乾。” 杨伯峻 注:“脈,即今之血管。” 宋 李石 《续博物志》卷九:“ 計然 云:人受命於天地變化而生,一月而膏,二月而脉。”2.脉搏,脉息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臣 意 切其脈,得肝氣。” 唐 韩愈 《杂说》之二:“善醫者,不視人之瘠肥,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。”《醒世恒言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》:“小娘子伸出手臂來,教 王婆 看了脈。”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父亲的病》:“他一按,冷冰冰的,也没有脉。”3.按脉诊病。《後汉书·方术传下·华佗》:“ 佗 脉之,曰:‘府君胃中有蟲,欲成内疽,腥物所爲也。’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术解》:“小人母垂百歲,抱疾來久,若蒙官一脈,便有活理。”4.指地下水。《周礼·天官·疡医》:“以鹹養脉。” 郑玄 注:“鹹,水味。水之流行地中似脉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血脉在人亦流行不定,故云似脉而以鹹養之也。” 唐 皇甫冉 《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》:“土膏脈動知春早,隈隩陰深長苔草。”5.指事物如血管连贯有条理者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﹝ 長城 ﹞起 臨洮 屬之 遼東 ,城壍萬餘里,此其中不能無絶地脈哉?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:“故能外文綺交,内義脈注,跗萼相銜,首尾一體。” 唐 皎然 《咏小瀑布》:“細脈穿亂沙,叢聲咽危石。” 宋 张表臣 《珊瑚钩诗话》:“《閬中歌》辭致峭麗,語脈新奇。” 宋 刘克庄 《北山作》诗:“山行忘路脉,野坐認天文。”6.血统、宗派等相承的系统。 宋 周密 《癸辛杂识别集·襄阳始末》:“古今所恃以立國於天地間者,獨有此一脈,言脈猶活,國脈其有瘳乎?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理学一》:“ 昌黎 論傳道,而 曾子 、 子思 不得續 孔子 之脈。” 明 李贽 《复邓石阳书》:“吾謂真正能接 趙老 之脈者,意者或有待於兄耳。”7.植物叶子、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。如:叶脉。
脈2 [mò ㄇㄛˋ]
[《集韻》莫獲切,入麥,明。]
亦作“ 脉2 ”。
1.通“ 眽 ”。审观;察视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前脉地形之險阻,决利害之備,使三軍之士不迷惑者, 巴寧 、 爨襄 之力也。” 清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汉隶拾遗》“ 夏禹 長於地理,脈泉知陰”:“此用《尚書·刑德放》文也。脈,莫狄反,相也,猶《詩》言‘相彼泉水’也。《説文》作‘眽’,又作‘覛’。《爾雅》云:‘覛,相也’。《周語》:‘古者大史順時覛土。’ 韋 注云:‘覛,視也。’作脈者,借字耳。”2.用同“ 默 ”。视而不语。 清 捧花生 《画舫馀谈》:“一遇歛錢之時,則互相退縮,脉不作聲。”3.见“ 脈2脈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