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色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72
【GBK编码】C9AB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355215
【汉语拼音】sè
【拼音编码】 se4
【五笔编码】 qc qcb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RYIA
【注音符号】ㄙㄜˋ
【广东话】sik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色 sè
<释义1>由物体发射、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:颜~。~彩。~相(xi刵g )。~调(di刼 )。
<释义2>脸上表现出的神气、样子:脸~。气~。~厉内荏。
<释义3>情景,景象:行~匆匆。景~宜人。
<释义4>种类:各~用品。
<释义5>品质,质量:音~。成~。足~纹银。
<释义6>妇女美貌:姿~。~艺。
<释义7>情欲:~情。好(h刼 )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色1 [sè ㄙㄜˋ]
[《廣韻》所力切,入職,生。]
1.颜色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以五采彰施於五色。”《论语·乡党》:“色惡不食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别赋》:“春宫閟此青苔色,秋帳含兹明月光。” 宋 梅尧臣 《灵树铺夕梦》诗:“自置五色絲,色透縑囊過。”如:红色;绿色;双色。2.女子的美貌。《穀梁传·僖公十九年》:“ 梁 亡,自亡也,湎於酒,淫於色,心昏,耳目塞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长恨歌》:“ 漢皇 重色思傾國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一回:“ 雷横 坐在上面,看那婦人時,果然是色藝雙絶。”3.情欲,性欲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食、色,性也。”参见“ 色欲 ”、“ 色情 ”。4.脸色;表情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令尹 子文 ,三仕爲令尹,無喜色;三已之,無愠色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今者王問可以爲相者,我言若,王色不許我。”《新唐书·宦者传上·鱼朝恩》:“每視學,從神策兵數百,京兆尹 黎幹 率錢勞從者,一費數十萬,而 朝恩 色常不足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阿金》:“要炼到 泰山 崩于前而色不变,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!”5.特指和悦的脸色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載色載笑,匪怒伊教。” 郑玄 笺:“和顔色而笑語,非有所怒,於是有所教化也。”6.外表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武帝纪一》:“色取仁以合時好,連黨類,立虚譽以爲權利者,謂之遊行。”参见“ 色仁行違 ”。7.作色。生气貌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諺所謂室於怒,市於色者。” 杜预 注:“猶人忿於室家而作色於市人。” 唐 刘禹锡 《论书》:“其人必赧然而媿,或艴然而色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己部第一章:“或一言失體,或一事失檢,而彼此疑猜,不能情恕,不能理遣,小則色于面,大則發於聲。”8.景象;光景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車馬有行色,得微往見 跖 耶?” 唐 韩愈 《晚春》诗:“誰收春色將歸去,慢緑妖紅半不存。” 宋 陆游 《鹅湖夜坐书怀》诗:“看花身落魄,對酒色淒涼。” 鲁迅 《彷徨·在酒楼上》:“他的家倒还在,只是看去很有些晦气色了,但这恐怕不过是我自己的感觉。”9.履历。古称“脚色”。省称“色”。参见“ 注色 ”。10.种类。 唐 韩愈 《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》:“伏請非專通經傳,博涉墳史,及進士五經諸色登科人,不以比擬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吕晋叔著作遗新茶》诗:“ 吕侯 得鄉人,分贈我已幸。其贈幾何多?六色十五餅。” 郑振铎 《黄昏的观前街》:“匣内的茶食通明的映入行人眼里,似欲伸手招致他们去买几色 苏 制的糖食带回去。”11.古代教坊所属部门的名称。 宋 灌圃耐得翁 《都城纪胜·瓦舍众伎》:“舊教坊有篳篥部、大鼓部、杖鼓部、拍板色、笛色、琵琶色……雜劇色、參軍色。色有色長,部有部頭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旧事·乾淳教坊乐部》列有杂剧色、歌板色、拍板色、琵琶色、箫色、嵇琴色、筝色、笙色、觱篥色、笛色、方响色、杖鼓色、大鼓色等。12.物质的成分(多指金银)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二回:“他這銀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,又是市平,比錢平小一錢三分半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铸银》:“按洋錢之質,皆非足色,各國所造,大半俱係九成。”13.古人灼龟占卜,在龟甲上所呈现的气色,即所谓兆气。《周礼·春官·占人》:“凡卜簭,君占體,大夫占色。” 郑玄 注:“色,兆氣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色兆氣也者,就兆中視其色氣。”14.佛教指一切可以感知的形质。《金刚经·大乘正宗分》:“若有色,若無色。”《心经》:“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《俱舍论》卷一:“色者唯五根、五境及無表。”
色2 [shǎi ㄕㄞˇ]
色子。即骰子。 元 王实甫 《丽春堂》第二折:“色不順,不是我輸了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南音呼骰爲兜, 許 不解,固問之。少年手摹其狀。 許 乃笑於槖中出色一枚,曰:‘是此物否?’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