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芃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83
【GBK编码】C64D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122354
【汉语拼音】péng
【拼音编码】 peng2
【五笔编码】 amy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QDA
【注音符号】ㄆㄥˊ
【广东话】pu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芃 péng
<释义1>兽毛蓬松的样子:“有~者狐,率彼幽草。”
<释义2>草茂盛的样子。
<释义3>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
<释义4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芃1 [pénɡ ㄆㄥˊ]
[《廣韻》薄紅切,平東,並。]
[《廣韻》房戎切,平東,奉。]
“ 梵2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草茂盛貌。参见“ 芃芃 ”。2.兽毛丰满而蓬松貌。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:“有芃者狐,率彼幽草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芃本衆草叢簇之貌,狐毛之叢雜似之,故曰‘有芃者狐’。”3.用同“ 芁 ”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又東五百里,曰 成侯之山 ,其上多櫄木,其草多芃。” 郝懿行 笺疏:“芃,《説文》訓草盛,非草名也。疑芃當爲芁字之譌。芁音交,即藥草秦芁也,見《本草》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