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DF
【GBK编码】B9B6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12235251
【汉语拼音】gǒu
【拼音编码】 gou3
【五笔编码】 aqk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RJ
【注音符号】ㄍㄡˇ
【广东话】ga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苟 gǒu
<释义1>姑且,暂且:~安。~延残喘。~且。
<释义2>马虎,随便:~得。~合。不敢~同。
<释义3>如果,假使:~非其人。“~富贵,无相忘”。
<释义4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苟1 [ɡǒu ㄍㄡˇ]
[《廣韻》古厚切,上厚,見。]
1.随便;马虎;不审慎。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無易由言,無曰苟矣。” 郑玄 笺:“女無輕易於教令,無曰苟且如是。”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而布衣之徒,設取予然諾,千里誦義,爲死不顧世,此亦有所長,非苟而已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覃季子墓铭》:“ 覃季子 ,其人生愛書,貧甚,尤介特,不苟受施。” 明 李贽 《豫约》:“人不見我,只看見汝,則汝等一言一動可苟乎哉!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十四章:“屋里的同志都哈哈大笑起來,连不苟言笑的 王先生 也笑了。”2.暂且;勉强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苟自救也,社稷無隕,多矣。”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正失·彭城相袁元服》:“然 文帝 本修 黄 老 之言,不甚好儒術,其治尚清浄無爲,以故禮樂庠序未修,民俗未能大化,苟温飽完給,所謂治安之國也。” 宋 曾巩 《种园》诗:“惰慵苟恃鄉井助,緩急孰與朋友共。”3.苟延。 宋 苏轼 《乞赐度牒修廨宇状》:“其餘率皆因循支撑,以苟歲月。”4.贪求。 汉 陆贾 《新语·慎微》:“不貪於財,不苟於利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待漏院记》:“復有無毁無譽,旅進旅退,竊位而苟禄,備員而全身者,亦無所取焉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苟一時之得,以獵取聲利之術。”5.卑下。6.表示推测或希望。《诗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:“君子于役,苟無饑渴!”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苟捷有功!毋作神羞!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夫惟聖哲以茂行兮,苟得用此下土!”7.假如;如果;只要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不吾知其亦已兮,苟余情其信芳!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子苟能,請以國聽子。” 唐 韩愈 《江汉答孟郊》诗:“苟能行忠信,可以居夷蠻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苟不可以爲天下國家之用,則不教也。”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“在墳邊左近,有一所空房要賣,只要五十兩銀子。苟買得他的,到也方便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儗播布美术意见书》:“苟合于此,则无问外状若何,咸得谓之美术。”8.姓。 汉 代有 苟参 。见《汉书·陈汤传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