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苦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E6
【GBK编码】BFE0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12212251
【汉语拼音】kǔ
【拼音编码】 ku3
【五笔编码】 ad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EJ
【注音符号】ㄎㄨˇ
【广东话】f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苦 kǔ
<释义1>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,与“甘”相对:甘~。~胆。~瓜。
<释义2>感觉难受的:~境。~海(原为佛教用语,后喻很苦的环境)。~闷。含辛茹~。吃~耐劳。~恼。
<释义3>为某种事所苦:~雨。~旱。~夏。~于(a.对某种情况感到苦脑;b.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)。
<释义4>有耐心地,尽力地:~劝。~口婆心。刻~。~心孤诣。
<释义5>使受苦:那件事可~了你啦!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苦1 [kǔ ㄎㄨˇ]
[《廣韻》康杜切,上姥,溪。]
[《廣韻》苦故切,去暮,溪。]
亦作“ 瘔1 ”。
1.苦菜。即荼。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:“采苦采苦, 首陽 之下。” 毛 传:“苦,苦菜也。” 孔颖达 疏引 陆玑 曰:“苦菜生山田及澤中,得霜恬脆而美,所謂堇荼如飴。”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濡豚,包苦實蓼。” 郑玄 注:“苦,苦荼也。”2.五味之一。与“甘”相对。《书·洪範》:“潤下作鹹,炎上作苦。” 孔 传:“焦氣之味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夸饰》:“荼味之苦,寧以 周 原而成飴?” 唐 韩愈 《苦寒》诗:“草木不復抽,百味失苦甜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七回:“﹝釅茶﹞咂在嘴裏比黄連汁子還苦,攢着眉咽下去。” 丁玲 《海伦的镜子》:“一股苦涩的味道噎在我的喉腔。”3.痛苦;困苦。《书·盘庚中》:“爾惟自鞠自苦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樂歳終身苦,凶年不免於死亡。” 晋 李密 《陈情事表》:“零丁孤苦,至於成立。” 宋 文天祥 《高沙道中》诗:“臣苦不如死,一死尚可憐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軍受帶甲之勞,民遭塗炭之苦。”4.忧伤;愁苦。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人有大臭者,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,無能與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” 汉 蔡琰 《胡笳十八拍》之四:“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,禀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士卒有征行之艱,閭里懷離别之苦。” 宋 文天祥 《读杜诗》诗:“耳想杜鵑心事苦,眼看胡馬淚痕多。”5.困扰;困辱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 代 三十六縣, 上黨 十七縣,不用一領甲,不苦一民,皆 秦 之有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哀之以驗其人,苦之以驗其志。”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:“先是時, 漢 數出使 西域 ,多辱命不稱,或貪汙,爲外國所苦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苦,謂困辱之。” 唐 皮日休 《晋文公不合取阳樊论》:“ 陽 人不服, 晉侯 圍之,乃辱其宗祊,苦其人民,虐其甥舅。”6.苦于,困于。 唐 杜甫 《逃难》诗:“疎布纏枯骨,奔走苦不暖。” 宋 曾巩 《谢雨文》:“前歲苦飢,去歲苦盜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三生》:“後壻中歲偃蹇,苦不得售。”7.厌恶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上十六》:“民苦其政,而世非其行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天下苦 秦 久矣。”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 信 從 下鄉 南昌 亭長食,亭長妻苦之。”8.恨,怨嫌。《古诗十九首·生年不满百》:“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游?” 宋 秦观 《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》:“清淚斑斑知有恨,恨春相逢苦不早。” 明 刘基 《郁离子·瞽聩》:“羣狙皆畏苦之,弗敢違也。”9.急迫;紧迫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斲輪,徐則甘而不固,疾則苦而不入。” 成玄英 疏:“苦,急也。”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﹝ 天監 ﹞二年十月, 魏 寇 司州 ……時 魏 攻日苦,城中負板而汲。 景宗 望門不出,但耀軍遊獵而已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毘卢择迦王传说》:“羣盜苦逼,求哀稱佛。”10.辛勤;刻苦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。”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日夜不休,以自苦爲極。” 唐 韩愈 《荐樊宗师状》:“勤潔和敏,持身甚苦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:“ 仲信 名 廉清 ,苦學有守。”11.极力;竭力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 王大將軍 始下, 楊朗 苦諫不從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:“﹝ 朱希真 ﹞不敢以告, 景初 苦問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 玄德 苦擋, 雲長 不依,只領五百校刀而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七回:“ 寶釵 見 王夫人 傷心,只得上前苦勸。”12.病痛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﹝ 孔子 ﹞見一丈夫游之,以爲有苦而欲死也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:“苦,病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元康九年》:“雖有微苦,宜力疾朝侍。” 胡三省 注:“苦亦疾也。”13.指患病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纳缚僧伽兰》:“可汗驚寤,便苦心痛,遂告羣屬所夢咎徵,馳請衆僧,方伸懺謝,未及返命,已從殞殁。”14.副词。犹甚,很。表示程度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之一:“上山采薇,薄暮苦饑。” 宋 苏轼 《辛丑十一月十九日与子由别後赋诗寄之》:“君知此意不可忘,慎勿苦愛高官職。” 清 高鹗 《题竹雪撷芳诗卷》诗:“知君苦憶紅梅樹,讀到梅花意也親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她跟 陶一川 的苦恋,我也从她那儿听说了。”15.副词。用同“ 可 ”。犹却。表示转折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一回:“這 孟州城 是箇小去處,那土城苦不甚高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霅川萧琛贬霸王》:“北門立一廟,苦不甚大,交百姓燒香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此去那裏苦不多遠,我們收拾起來一同去走遭,訪問下落則個。”16.姓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有 苦成叔 。又《吴语》有大夫 苦成 。
苦2 [ɡǔ ㄍㄨˇ]
[《集韻》果五切,上姥,見。]
通“ 盬1 ”。
1.粗劣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妇功》:“凡授嬪婦功,及秋獻功,辨其苦良,比其小大而賈之。” 郑玄 注:“ 鄭司農 苦讀爲盬,謂分别其縑帛與布紵之麤細,皆比方其大小書其賈數而著其物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 舜 耕 歷山 ……陶 河 濱, 河 濱器皆不苦窳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苦讀如盬,音古。盬,麤也。”2.止,息。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苦,息也。” 清 陆以湉 《冷庐杂识·未昏守贞》:“ 朱氏 彝尊 《原貞》云:‘自昏姻之禮廢,而夫婦之道苦,民至有自獻其身者矣。’”
苦3 [hù ㄏㄨˋ]
地名。 春秋 楚 邑, 汉 初置 淮阳国 ,属 陈县 , 东晋 咸康 三年改名 谷阳 。故城在今 河南省 鹿邑县 东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 老子 者, 楚 苦縣 厲鄉 曲仁里 人也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苦音怙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