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荑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351
【GBK编码】DCE8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122151534
【汉语拼音】yí
【拼音编码】 yi2
【五笔编码】 agx agx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GYZ
【注音符号】ㄧˊ
【广东话】ji4 ta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荑 yí
<释义1>割除田里的野草,引申为削平:芟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荑1 [tí ㄊㄧˊ]
[《廣韻》杜奚切,平齊,定。]
亦作“ 苐1 ”。“ 梯2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茅的嫩芽。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:“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。” 毛 传:“荑,茅之始生也。” 清 汪熷 《〈长生殿〉序》:“是以歸荑贈芍,每託諭于美人;扈茝滋蘭,原寄情于君父。”2.泛指草木萌生的叶芽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草木荑,生可食。”《後汉书·方术传下·徐登》:“ 炳 復次禁枯樹,樹即生荑。” 李贤 注:“《易》曰‘枯楊生荑’, 王弼 注云:‘荑者,楊之秀也。’” 宋 叶適 《祷雨题张王庙》诗:“夏至老秧含寸荑,平田回回不敢犁。”3.发芽;萌生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孝感赋》:“荑柔葉于枯木,起春波于寒川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从游京口北固应诏》诗:“原隰荑緑柳,墟囿散紅桃。”4.通“ 稊 ”。草名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嘉穀不耘,則荑莠彌蔓。”参见“ 荑稗 ”。
荑2 [yí ㄧˊ]
[《廣韻》以脂切,平脂,以。]
通“ 夷1 ”。
刈除。《周礼·地官·稻人》:“凡稼澤,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。”荑,一本作“ 夷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