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蒩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4A9
【GBK编码】C961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1223123425111
【汉语拼音】zū,jù
【拼音编码】 zu1 ju4
【五笔编码】 ate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MLC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ˉ,ㄐㄩˋ
【广东话】zo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蒩 zū
<释义1>草席:“大祭祀,羞牛牲,共茅~。”
<释义2>蕺菜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蒩 jù
<释义1>古通“菹”,多草的泽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蒩1 [zū ㄗㄨ]
[《廣韻》則吾切,平模,精。]
[《廣韻》則古切,上姥,精。]
[《廣韻》七余切,平魚,清。]
1.草席。古代祭祀时用的衬垫物。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:“大祭祀,羞牛牲,共茅蒩。” 郑玄 注:“ 鄭大夫 讀蒩爲藉,謂祭前藉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鄉師得茅束而切之,長五寸,立之祭前以藉祭,故云茅蒩也。”2.草本植物。即蕺草,今称鱼腥草,一名土茄。《後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其土毛則搉牧薦草,芳茹甘荼,茈萁,芸蒩。” 李贤 注:“《廣雅》曰:‘蕺,蒩也。’其根似茅根,可食。”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:“樊以蒩圃,濱以鹽池。” 刘逵 注:“蒩,草名也,亦名土茄,葉覆地而生,根可食,人飢則以繼糧。”
蒩2 [jù ㄐㄩˋ]
[《集韻》將豫切,去御,精。]
通“ 菹2 ”。
多草的泽地。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“潛龍蟠於沮澤” 唐 李善 注:“ 綦毋邃 《孟子注》曰:‘澤生草言蒩。’”按,今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作“驅蛇龍而放之菹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