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蔑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511
【GBK编码】C3EF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12225221134534
【汉语拼音】miè
【拼音编码】 mie4
【五笔编码】 aldt
【繁体字】衊
【郑码】ELHS
【注音符号】ㄇㄧㄝˋ
【广东话】mi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蔑 miè
<释义1>目受伤而不明。
<释义2>无,没有:~以复加。
<释义3>小:~视。轻~。
<释义4>灭:“而~杀其民人,宜吾不敢服也”。
<释义5>涂染:诬~。污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蔑1 [miè ㄇㄧㄝˋ]
[《廣韻》莫結切,入屑,明。]
1.细小;轻微。 汉 扬雄 《法言·学行》:“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,仰聖人而知衆説之小也。” 宋咸 注:“蔑,微也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论荣》:“仁重而勢輕,位蔑而義榮。”2.轻视;侮慢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 狄 ,犲狼之德也, 鄭 未失 周 典,王而蔑之,是不明賢也。” 晋 左思 《咏史》之八:“外望無寸禄,内顧無斗儲。親戚還相蔑,朋友日夜疎。” 唐 韩愈 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事業窺 臯 稷 ,文章蔑 曹 謝 。”3.削灭;抛弃。《易·剥》:“初六,剥牀以足,蔑貞,凶。” 王弼 注:“蔑,猶削也。” 高亨 注:“蔑即棄去。” 明 刘若愚 《〈酌中志〉自序》:“ 高印公 利令智昏,聽讒蔑理,而煢煢若愚,拔之前列矣。”4.无;没有。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喪亂蔑資,曾莫惠我師。” 毛 传:“蔑,無。資,財也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雖欲從之,蔑由也已。”《新唐书·突厥传赞》:“自《詩》《書》以來,伐暴取亂,蔑如帝神且速也。”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华阳博议上》:“即小學一端,門逕十數,古今博洽,蔑能相兼。”5.指默。参见“ 蔑然 ”。6.副词。表示否定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寧事 齊 楚 ,有亡而已,蔑從 晉 矣。”7.通“ 末 ”。《逸周书·祭公》:“兹申予小子,追學於 文 武 之蔑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逸周书四》:“予謂蔑與末同。 穆王 在 武王 後四世,故曰追學於 文 武 之末。《小爾雅》曰:‘蔑,末也。’”8.目红肿不明。9.古地名。即 姑蔑 。在今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四十五里。《春秋·隐公元年》:“三月,公及 邾儀父 盟于 蔑 。”10.“ 衊 ”的简化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