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蔿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53F
【GBK编码】CA6C
【笔画数】15
【笔顺】122344335554444
【汉语拼音】wěi
【拼音编码】 wei3
【五笔编码】 aeto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PYU
【注音符号】ㄨㄟˇ
【广东话】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蔿 wěi
<释义1>芡(一种草本植物)的茎。
<释义2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蔿1 [wěi ㄨㄟˇ]
[《廣韻》韋委切,上紙,云。]
亦作“ 蒍1 ”。
1.芡实的茎。2.古地名。有二处:一为 春秋 时 楚 国邑名;一为 春秋 时 郑 国邑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 子玉 復治兵於 蔿 。” 杜预 注:“ 蔿 , 楚 邑。”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王取 鄔 、 劉 、 蔿 、 邘 之田于 鄭 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蔿邑 當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。”3.姓。 春秋 楚 有 蔿掩 。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。
蔿2 [huā ㄏㄨㄚ]
亦作“ 蒍2 ”。
蔿3 [kuī ㄎㄨㄟ]
亦作“ 蒍3 ”。
蔿4 [é ㄜˊ]
亦作“ 蒍4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