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薧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5A7
【GBK编码】CB5E
【笔画数】16
【笔顺】1224125145135435
【汉语拼音】hāo,kǎo
【拼音编码】 hao1 kao3
【五笔编码】 aypx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SRR
【注音符号】ㄏㄠˉ,ㄎㄠˇ
【广东话】haau2 ho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薧 hāo
<释义1>〔~里〕坟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薧 kǎo
<释义1>干的食物:“凡其死、生、鲜、~之物,以共王之膳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薧1 [kǎo ㄎㄠˇ]
[《廣韻》苦浩切,上晧,溪。]
1.枯干。 唐 刘禹锡 《问大钧赋》:“乃牙乃甲,乃殈乃剖。陽榮陰悴,生濡死薧。”一本作“ 藁 ”。2.干的、腌制的。亦指干的或腌制的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·庖人》:“凡其死、生、鱻、薧之物,以共王之膳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鮮謂生肉,薧謂乾肉。”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堇、荁、枌、榆、兔、薧……以滑之。” 郑玄 注:“薧,乾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北客置酒》诗:“引刀取肉割啖客,銀盤臂臑薧與鮮。” 清 李斗 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上》:“地居海濱,鹽多人少,以鹽漬魚,納有福室,糗乾成薧,載入郡城,謂之醃臘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