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藻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5FB
【GBK编码】D4E5
【笔画数】19
【笔顺】1224412512512511234
【汉语拼音】zǎo
【拼音编码】 zao3
【五笔编码】 aik aiks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VJF
【注音符号】ㄗㄠˇ
【广东话】zo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藻 zǎo
<释义1>隐花植物的一大类,无根、茎、叶等部分的区别,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,种类很多,海水和淡水里都有,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:水~。海~。小球~。~类植物。
<释义2>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,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:狸~。金鱼~。
<释义3>指华丽的文彩、文辞:~思(多采的文思)。~丽。~绘(文采)。~井(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)。~镜(指品评鉴别。亦称“藻鉴”)。辞~。~饰。
<释义4>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:玉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藻1 [zǎo ㄗㄠˇ]
[《廣韻》子晧切,上晧,精。]
亦作“ 薻1 ”。
1.植物名。指藻类植物。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植物。《诗·召南·采蘋》:“于以采藻,于彼行潦。” 汉 张衡 《南都赋》:“藻茆菱芡,芙蓉含華。”2.文采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神女赋》:“被華藻之可好兮,若翡翠之奮飛。”3.引申为美好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》诗:“温念終不渝,藻志遠存追。”4.华丽的文辞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馳辯如濤波,摛藻如春華。” 晋 潘岳 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诗:“曜藻 崇正 ,玄冕丹裳。” 清 朱锡 《幽梦续影》:“讀古碑宜遲,遲則古藻徐呈。”5.修饰。 晋 张华 《女史箴》:“斧之藻之,克念作聖。”6.引申为修养。《後汉书·方术传论上》:“陶搢紳,藻心性。”7.品藻。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文学》:“藻别人物,知其鄉中賢愚出處。”8.古代帝王皇冠上系玉的五彩丝绳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天子玉藻,十有二旒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藻謂雜采之絲繩以貫於玉。”9.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标志用的水藻图纹。 唐 杨衡 《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》诗:“藻變朝天服,珠懷委地言。”参见“ 藻火 ”。10.垫玉的彩色板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藻,三采六等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藻謂以韋衣板以藉玉者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