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蘖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616
【GBK编码】DEC1
【笔画数】20
【笔顺】12232515141431121234
【汉语拼音】niè
【拼音编码】 nie4
【五笔编码】 awns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MSF
【注音符号】ㄋㄧㄝˋ
【广东话】ji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蘖 niè
<释义1>树木砍去后从残存茎根上长出的新芽,泛指植物近根处长出的分枝:~枝。分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蘖1 [niè ㄋㄧㄝˋ]
[《集韻》魚列切,入薛,疑。]
1.草木砍伐后长出的新芽。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:“苞有三蘖,莫遂莫達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山不槎蘖,澤不伐夭。” 韦昭 注:“以株生曰蘖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是其日夜之所息,雨露之所潤,非無萌蘖之生焉。”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堅冰作於履霜,尋木起於蘖栽。”2.开端;萌生。 清 何琇 《樵香小记·〈春秋〉废传废例之渐》:“‘《春秋》甚幽而明,無傳而顯。’ 董仲舒 之言也。舍傳蘖於此矣!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订文》:“今自與異城互市,械器日更,志念之新者日蘖。”3.通“ 孽 ”。妖孽;邪恶。 唐 柳宗元 《憎王孙文》:“羣小遂兮君子違,大人聚兮蘖無餘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獄者變之藪,庫者劫之招,徑竇者賊之媒,所以除蘖也。”
蘖2 [bò ㄅㄛˋ]
[《類篇》博厄切]
同“ 檗1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