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蛇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6C7
【GBK编码】C9DF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25121444535
【汉语拼音】shé,yí
【拼音编码】 she2 yi2
【五笔编码】 jpx jpx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IWRR
【注音符号】ㄕㄜˊ,ㄧˊ
【广东话】ji4 se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蛇 shé
<释义1>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~蜕。~行。~蝎。~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~添足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蛇 yí
<释义1>〔委(
<释义2>snakeserpentw卛 )~〕见“委2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蛇1 [shé ㄕㄜˊ]
[《廣韻》食遮切,平麻,船。]
[《廣韻》託何切,平歌,透。]
“ 它2 ”的今字。亦作“ 虵1 ”。
1.爬行动物。体圆而细长,有鳞,无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捕食蛙、鼠等小动物,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 丑父 ( 逢丑父 )寢於轏中,蛇出於其下,以肱擊之,傷而匿之,故不能推車而及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君道》:“ 齊景公 出獵,上山見虎,下澤見虵。” 唐 韩愈 《杂说》之三:“其形有若蛇者。” 元 揭傒斯 《春日杂言》诗之二:“雄狐竄其西,修虵出其東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三:“尤其是那大殿,高高的藻井,纠结着灰尘和蛛网,好像随时可以掉下一条蛇或者一个鬼怪来似的。”2.象征国君、君子等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龍首,其中虵交。” 郑玄 注:“虵龍,君子之類也。”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“有蛇自 泉宫 出,入于國,如先君之數。” 杜预 注:“ 伯禽 至 僖公 十七君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复恩》:“龍饑無食,一蛇割股。”参阅 杨树达 《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·释祀》。3.十二生肖之一,配地支的“巳”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言毒》:“辰爲龍,巳爲蛇,辰巳之位在東南。”参见“ 蛇年 ”。4.星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蛇乘龍。” 杜预 注:“蛇,玄武之宿,虚危之星。”参阅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。5.方言。水母。6.山名。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中,与 汉阳 龟山 隔 江 对峙。 毛泽东 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词:“煙雨莽蒼蒼, 龜 蛇 鎖 大江 。”7.姓。 晋 有 蛇玄 。见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。
蛇2 [yí ㄧˊ]
[《廣韻》弋支切,平支,以。]
亦作“ 虵2 ”。
1.见“ 委2蛇 ”。2.曲折通过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 淮水 又北,左合 椒水 ,水上承 淮水 ,東北流,逕虵城南。”3.通“ 貤 ”。增加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·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(二)》:“ 韋非 以 梁王 之令,欲以 平陵 蛇 薛 ,以 陶 封君。”4.通“ 訑 ”。参见“ 蛇2蛇 ”。
蛇3 [chí ㄔˊ]
[《集韻》陳知切,平支,澄。]
弛;改易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·苏秦谓燕王章》:“自復之術,非進取之道也。三王代立,五伯蛇政,皆以不復其掌(常)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