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蛩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6E9
【GBK编码】F2CB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121354251214
【汉语拼音】qióng
【拼音编码】 qiong2
【五笔编码】 amy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BIQI
【注音符号】ㄑㄩㄥˊ
【广东话】ku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蛩 qióng
<释义1>蝗虫:“飞~满野”。
<释义2>蟋蟀:~唱。~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蛩1 [qiónɡ ㄑㄩㄥˊ]
[《廣韻》渠容切,平鍾,羣。]
亦作“ 蛬1 ”。
1.蝗的别名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夷羊在牧,飛蛩滿野。” 高诱 注:“蛩,蟬、蠛蠓之屬也,一曰蝗也, 沇州 謂之螣。”2.蟋蟀的别名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拟古》诗之七:“秋蛩扶户吟,寒婦晨夜織。”一本作“ 蛬 ”。 宋 赵与时 《宾退录》卷六:“﹝ 路德延 《孩兒詩》﹞等鵲潛籬畔,聽蛩伏砌邊。” 清 冒襄 《影梅庵忆语》卷二:“ 鹽官 城中,日殺數十百人,夜半鬼聲啾嘯,來我破牕前,如蛩如箭。”3.传说中的异兽名。参见“ 蛩蛩 ”、“ 蛩蛩距虚 ”、“ 蛩蹷 ”。4.忧惧。参见“ 蛩蛩 ”。
蛩2 [ɡǒnɡ ㄍㄨㄥˇ]
[《集韻》古勇切,上腫,見。]
即蚰蜒。 晋 郭璞 注:“ 江 東呼蛩。”一说,马陆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虫四·马陆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