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蜆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706
【GBK编码】CD98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2512142511135
【汉语拼音】xiǎn
【拼音编码】 xian3
【五笔编码】 jhq jhqn jmq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ILR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ㄢˇ
【广东话】hin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蜆 xiǎn
<释义1>见“蚬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蜆1 [xiàn ㄒㄧㄢˋ]
[《廣韻》胡典切,上銑,匣。]
[《廣韻》苦甸切,去霰,溪。]
亦作“ 咞2 ”。“ 蚬1 ”的繁体字。
蝶类的幼虫。赤头,长寸许,吐丝作茧,悬于空中,俗名缢女。《尔雅·释虫》:“蜆,縊女。” 郭璞 注:“小黑蟲,赤頭,喜自縊死,故曰縊女。” 郝懿行 义疏:“按今此蟲吐絲自裹,望如披蓑,形如自懸而非真死,舊説殊未了也。” 汉 焦赣 《易林·井之随》:“蜆見不祥,禍起我鄉。”
蜆2 [xiǎn ㄒㄧㄢˇ]
[《廣韻》呼典切,上銑,曉。]
“ 蚬2 ”的繁体字。
1.软体动物。介壳圆形或心脏形,表面有轮状纹。淡水产,我国南北各地都有。肉可食,壳研粉可入药。《隋书·文学传·刘臻》:“性好噉蜆,以音同父諱,呼爲扁螺。”《事文类聚後集》卷三四引 宋 魏泰 《东轩笔录》:“ 曾魯公 好放生,以蜆、蛤之類人不放,而活命之多也。” 清 赵翼 《题岭南物产图》诗:“嗜蜆或改名,食蠔矢弗告。”2.见“ 蜆2木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