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蝎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74E
【GBK编码】D0AB
【笔画数】15
【笔顺】251214251135345
【汉语拼音】xiē
【拼音编码】 xie1
【五笔编码】 jjq jjq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IKRY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ㄝˉ
【广东话】hit3 hot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蝎 xiē
<释义1>〔~虎〕即“壁虎”。
<释义2>节肢动物,胎生。头胸部的螯肢呈钳状,胸脚四对。后腹狭长,末端有毒钩,用来防敌和捕虫,食昆虫、蜘蛛等。干燥虫体可入药:~子。毒如蛇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蝎1 [hé ㄏㄜˊ]
[《廣韻》胡葛切,入曷,匣。]
木中蛀虫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商虫》:“桂有蠧,桑有蝎。” 北齐 刘昼 《新论·防欲》:“身之有慾,如樹之有蝎……故蝎盛則木折,慾熾則身亡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天对》:“胡木化于母,以蝎厥聖!” 童宗说 注:“蝎,木中蟲。”
蝎2 [xiē ㄒㄧㄝ]
[《字彙》許竭切]
亦作“ 蠍1 ”。
1.节肢动物。也称钳蝎。下腮像螃蟹的螯,胸脚四对,后腹狭长,末端有毒钩,用来御敌或捕食。可入药。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八:“乃握劍至昨夜應處,果得老蝎,大如琵琶,毒長數尺。”《北齐书·南阳王绰传》:“﹝ 後主 ﹞問在州何者最樂。對曰:‘多取蠍,將蛆混,看極樂。’” 唐 杜甫 《早秋苦热堆案相仍》诗:“常愁夜來皆是蝎,況乃秋後轉多蠅。” 仇兆鳌 注:“ 趙 注:蝎,螫蟲,中原有之,南方所無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虫二·蝎》。2.见“ 蝎2虎 ”。3.见“ 蝎2蝎螫螫 ”。4.见“ 蝎2虎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