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詘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A58
【GBK编码】D478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411125152252
【汉语拼音】qū
【拼音编码】 qu1
【五笔编码】 ybm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ZZI
【注音符号】ㄑㄩˉ
【广东话】wat1 zeot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詘 qū
<释义1>见“诎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詘1 [qū ㄑㄩ]
[《廣韻》區勿切,入物,溪。]
“ 倔3 ”的被通假字。“ 诎1 ”的繁体字。
1.卷曲;弯曲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凡陳衣不詘,非列采不入,絺綌紵不入。” 郑玄 注:“不屈,謂舒而不卷也。”2.折服;屈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欲并天下,凌萬乘,詘敵國,制海内,子元元,臣諸侯,非兵不可!” 高诱 注:“詘,服也。”《新唐书·韩思复传》:“調 梁 府倉曹參軍,會大旱,輒開倉賑民。州劾責,對曰:‘人窮則濫,不如因而活之,無趣爲盜賊。’州不能詘。” 清 陈维崧 《见鸟为貍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》:“縶之欄楯間,試以詘其力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哀清史》:“夫國史詘於人主,首施俛仰,無奈之何。”3.冤枉;委屈。《吕氏春秋·雍塞》:“ 宋王 因怒而詘殺之。又使人往視 齊 寇,使者報如前, 宋王 又怒詘殺之。” 高诱 注:“詘,枉也,無罪而殺之曰枉。”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身詘何傷?”4.受压抑。 明 归有光 《〈王梅芳时义〉序》:“ 梅芳 初發解 山東 ,爲第一人。及試南宫,即此文也,乃數詘有司,至是方舉進士。” 龚翼星 《光复军志》:“ 民國 二年,東南事起,同盟會舊人亦驟詘於時,於是始言政治革命者復張焉。”5.卑屈恭敬貌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孝子之祭可知也,其立之也敬以詘,其進之也敬以愉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一》“脩身”:“《祭義》曰:孝子之祭也,立而不詘,固也。詘,卑詘也。固,倨也。”6.言语钝拙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慈仁篤厚,輕財重士,辯於心而詘於口。”《楚辞·王逸〈九思·疾世〉》:“嗟此國兮無良,媒女詘兮謰謱。” 洪兴祖 补注:“詘,與訥同。”7.穷尽。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利出於一孔者,其國無敵;出二孔者,其兵不詘。” 尹知章 注:“詘,與屈同;屈,窮也。” 明 吴应箕 《感事赠张天如(溥)虎丘》诗:“寥廓相逢處, 金閶 氣正秋。誰疑吾道詘,偏繫客心愁。”8.特指力穷。9.短缩;缺少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下:“往者詘,來者信也,故屈信相感。” 赵君卿 注:“從夏至南往,日益短,故曰詘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“蓋 龜峰 巒嶂之奇, 雁宕 所無,但詘水觀耳。” 明 范景文 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民貧矣,國安得富?私費多而公賦詘,此必至之數也。”10.声音戛然而止貌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“叩之,其聲清越以長,其終詘然。” 郑玄 注:“詘,絶止貌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》:“翕然聲作疑管裂,詘然聲盡疑刀截。” 明 汤显祖 《沈氏〈弋说〉序》:“簡者數語,詘然委盡,無復費詞。” 清 谭嗣同 《邹砚铭》:“詘然兮雖其聲,塊然兮雖其顔,而硜硜之節兮卒以完。”11.副词。反而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夫以王壤土之博,人徒之衆,兵革之强,一舉衆而注地於 楚 ,詘令 韓 魏 歸帝重於 齊 ,是王失計也。” 高诱 注:“詘,反。”12.姓。 汉 代有 诎强 。见《万姓统谱·勿韵》。
詘2 [chù ㄔㄨˋ]
[《集韻》勑律切,入術,徹。]
“ 诎2 ”的繁体字。通“ 黜1 ”。
贬黜,贬退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彼 公仲 者, 秦 勢能詘之。” 鲍彪 注:“詘,貶下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遂詘 周 而疵 孔 ,謂傲放爲邈世矣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国风解》:“ 魯 之有頌,亦請命于 周 ,乃列于 周 商 之間,而于此詘 晉 何也?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