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謡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B21
【GBK编码】D67C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41112513443311252
【汉语拼音】yáo
【拼音编码】 yao2
【五笔编码】 yerm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PEZ
【注音符号】ㄧㄠˊ
【广东话】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謡 yáo
<释义1>见“谣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謡1 [yáo ㄧㄠˊ]
[《廣韻》餘昭切,平宵,定。]
“ 谣1 ”的繁体字。“ 謠1 ”的新字形。
1.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。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:“心之憂矣,我歌且謡。” 毛 传:“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謡。” 唐 韩愈 《春雪》诗:“看雪乘清旦,無人坐獨謡。” 清 孙枝蔚 《园居》诗之二:“衣短看霞舞,歌長對月謡。”2.民间流行的歌谣。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辨祆祥於謡。” 韦昭 注:“行歌曰謡。” 南朝 宋 谢惠连 《雪赋》:“ 曹 風以麻衣比色, 楚 謡以幽蘭儷曲。” 宋 姜夔 《白石诗说》:“悲如蛩螿曰吟,通乎俚俗曰謡,委曲盡情曰曲。” 朱自清 《〈燕知草〉序》:“这本书有诗,有谣,有散文,可称五光十色。”3.没有根据地传言;凭空捏造的话。 黄中黄 《孙逸仙》第四章:“一時謡變,澒洞全 粤 ,針小棒大,遂流言有人馬數萬之衆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我观北大》:“但是,有些流言家幸勿误会我的意思,以为谣我怎样,我便怎样的。” 鲁迅 《〈二心集〉序言》:“卢布之谣,我是听惯了的。”参见“ 謡諑 ”、“ 謡言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