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豺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C7A
【GBK编码】B2F2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443533123
【汉语拼音】chái
【拼音编码】 chai2
【五笔编码】 eef eef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PQDM
【注音符号】ㄔㄞˊ
【广东话】caa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豺 chái
<释义1>哺乳动物,贪食,残暴,常成群侵袭家畜。分布于中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地(亦称“豺狗”):~狼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豺1 [chái ㄔㄞˊ]
[《廣韻》士皆切,平皆,崇。]
亦作“ 犲1 ”。
兽名。犬科,形似狼而小,性凶猛,常成群围攻牛、羊等家畜。俗名豺狗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霜降之日,豺乃祭獸。” 朱右曾 校释:“豺似狗,高前廣後,黄色,羣行,其牙如錐,殺獸而陳之若祭。”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牧獸者不育豺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豺》:“豺,處處山中有之,狼屬也。俗名豺狗,其形似狗而頗白,前矮後高而長尾,其體細瘦而健猛,其毛黄褐色而鬇鬡,其牙似錐而噬物,羣行虎亦畏之,又喜食羊。” 徐珂 《清稗类钞·动物·豺》:“豺,亦作犲,與狼同類異種,狀如犬而身瘦,毛黄褐色,口吻深裂,尾長下垂,其身有臭氣,哭聲能聞於遠,性之殘暴與狼同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