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辰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FB0
【GBK编码】B3BD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1311534
【汉语拼音】chén
【拼音编码】 chen2
【五笔编码】 dfe dfe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H
【注音符号】ㄔㄣˊ
【广东话】san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辰 chén
<释义1>地支的第五位,属龙。
<释义2>用于记时:~时(上午七点至九点)。
<释义3>时日:~光。时~。诞~。
<释义4>日、月、星的总称:北~(北极星)。星~。
<释义5>古同“晨”,清早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辰1 [chén ㄔㄣˊ]
[《廣韻》植鄰切,平真,禪。]
1.振,震动。《史记·律书》:“辰者,言萬物之蜄也。” 三国 魏 曹丕 《柳赋》:“彼庶卉之未動兮,固肇萌而先辰。”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辰者,震也,謂時物盡震動而長也。”2.地支的第五位。在太岁纪年法中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太歲在寅,曰攝提格;在卯,曰單閼;在辰,曰執徐。”如:公元1904年为农历甲辰年。3.地支的第五位。用以纪月,指农历三月。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三月之辰名爲辰。”4.地支的第五位。用以纪日。 宋 黄庭坚 《和师厚栽竹》:“根須辰日斸,筍要上番成。”5.地支的第五位。用以纪时,为十二时辰之一。指午前七时至九时。 宋 洪迈 《容斋续笔·双生子》:“辰時爲弟,巳時爲兄,則弟乃先兄一時矣。”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一日十二时始于汉》:“古時本無一日十二時之分……其以一日分十二時,而以干支爲紀,蓋自 太初 改正朔之後,歷家之術益精,故定此法。如《五行志》‘日加辰巳’之類,皆 漢 法也。”6.十二地支的通称。《周礼·秋官·硩蔟氏》:“十有二辰之號。” 郑玄 注:“辰謂從子至亥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象数一》:“十二支謂之十二辰。”7.十二生肖之一。属龙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言毒》:“辰爲龍,巳爲蛇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天地四·十二生肖》:“予舊以地支在下,各取其足爪,於陰陽上分之……辰屬陽,龍乃五爪。”8.指东南偏东方向。参见“ 辰巳 ”。9.日子;时光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吉月令辰,乃申爾服。” 汉 扬雄 《法言·问明》:“辰乎辰,曷來之遲去之速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辰倐忽其不再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辰,時也。” 宋 贺铸 《上巳後一日登快哉亭》诗:“上巳信佳辰,流觴傳舊俗。”10.星宿名。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。又称大火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 后帝 不臧,遷 閼伯 于 商丘 ,主辰。” 杜预 注:“辰,大火也。”《文选·苏武〈诗〉之一》:“昔爲鴛與鴦,今爲參與辰。” 李周翰 注:“參辰二星常出没不相見。”11.北极星。即北辰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棿》:“日月相斛,星辰不相觸。” 范望 注:“辰,北極也。”《文选·颜延之〈应诏宴曲水作〉诗》:“帝體麗明,儀辰作貳。” 李善 注引 毛萇 《诗传》;“辰,北辰也。”12.日、月、星的统称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在此月也,日過分而未至,三辰有災。” 杜预 注:“三辰,日、月、星也。”13.泛指众星。参见“ 星辰 ”。14.指日、月、的交会点。即农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。《书·胤征》:“辰弗集于房。” 孔 传:“辰,日月所會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公曰:‘多語寡人辰,而莫同,何謂辰?’對曰:‘日月之會是謂辰,故以配日。’” 杜预 注:“一歲日月十二會,所會謂之辰。”15.延长,伸展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振美於辰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汉书四》:“美當爲羡,字之誤也。羡之言延也……《太玄·玄數》:‘辰戌丑未。’ 范望 曰:‘辰,取其延長。’是辰亦延長之義也。《释名》曰:‘辰,伸也。物皆伸舒而出也。’伸亦延長。振羡二字,俱是辰字之訓。”16.美善貌。《诗·小雅·车舝》:“辰彼碩女,令德來教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辰爲碩女美善貌,猶依爲茂木貌也。”17.帝王的代称。参见“ 辰居 ”、“ 辰衡 ”。18.通“ 晨 ”。《新唐书·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》:“反天之剛,撓陽之明,卒使牝咮鳴辰,胙移后家,可不哀哉。”参见“ 辰夜 ”、“ 辰暮 ”。19.古地名。指 辰州 。参见“ 辰砂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