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鐏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940F
【GBK编码】E781
【笔画数】20
【笔顺】34112431431253511124
【汉语拼音】zūn
【拼音编码】 zun1
【五笔编码】 qus qus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PUFD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ㄣˉ
【广东话】zyun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鐏 zūn
<释义1>戈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:“进戈者前其~。”
<释义2>古同“樽”,古代的酒杯:“狼籍盘与~。”
<释义3>古书上说的一种农具。
<释义4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鐏1 [zūn ㄗㄨㄣ]
[《廣韻》徂悶切,去慁,從。]
[《集韻》租昆切,平魂,精。]
1.戈柄末圆球形金属套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進戈者前其鐏,後其刃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鐏在尾而鈍,鈍嚮人爲敬,所以前鐏後刃也。”《新唐书·张说传》:“是猶倒持劍戟,示人鐏柄,臣竊爲陛下不取。”2.喻指权柄。《明史·秦金传》:“名曰總攬,而 太阿 之鐏實移於下矣。”3.一种铁首农具。《古文苑·刘桢〈大暑赋〉》:“農畯捉鐏而去疇,織女釋杼而下機。” 章樵 注:“鐏,在困反。農器,鐵首。”4.即樽。盛酒的器具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四引 汉 枚乘 《柳赋》:“鐏盈縹玉之酒,爵獻金漿之醪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续古诗》之八:“豈無盈鐏酒,非君誰與娱。”一本作“ 尊 ”。 宋 林逋 《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》:“中餐不勞問,筍菊浄盤鐏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