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霿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973F
【GBK编码】EC57
【笔画数】21
【笔顺】145244445452335425111
【汉语拼音】méng
【拼音编码】 meng2
【五笔编码】 fcb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FVRL
【注音符号】ㄇㄥˊ
【广东话】mung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霿 méng
<释义1>天色昏暗:~雾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霿1 [wù ㄨˋ]
[《玉篇》武賦切]
亦作“ 雺2 ”。同“ 霧1 ”。
唐 柳宗元 《唐铙歌鼓吹曲·奔鲸沛》:“手援天矛,載脩鱗。披攘蒙霿,開海門。”
霿2 [ménɡ ㄇㄥˊ]
[《廣韻》莫紅切,平東,明。]
[《廣韻》莫弄切,去送,明。]
同“ 霧2 ”。
《说文·雨部》:“霿,晦也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原野昬霿。” 唐 王洙 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﹝ 成自虚 ﹞東出縣郭門,則陰風刮地,飛雪霿天,行未數里,迨將昏黑。”
霿3 [mào ㄇㄠˋ]
[《集韻》莫候切,去候,明。]
昏昧;蒙蔽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三:“思心之不容,是謂不聖,厥咎霿。” 郑玄 注:“霿,冒也。君臣心有不明,則相蒙冒矣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上》:“貌言視聽,以心爲主,四者皆失,則區霿無識,故其咎霿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