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魋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9B4B
【GBK编码】F473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32511355432411121
【汉语拼音】tuí
【拼音编码】 tui2
【五笔编码】 tlq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NJNI
【注音符号】ㄊㄨㄟˊ
【广东话】teo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魋 tuí
<释义1>古书上说的一种毛浅而赤黄、形似小熊的野兽。
<释义2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魋1 [tuí ㄊㄨㄟˊ]
[《廣韻》杜回切,平灰,定。]
1.兽名。似小熊。《尔雅·释兽》:“魋如小熊。” 郭璞 注:“俗呼爲赤熊,即魋也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熊》:“熊、羆、魋,三種一類也。如豕,色黑者,熊也;大而色黄白者,羆也;小而色黄赤者,魋也。 建平 人呼魋爲赤熊。”2.大而突出。 清 陈维崧 《燕市赠相者》诗:“齃鼻與魋肩,何嘗直一錢。”参见“ 魋顔 ”。3.通“ 頽 ”。詈词。恶劣。 元 王氏 《粉蝶儿·寄情人》套曲:“伴着這魋人物,便似寃魂般相纏,日影般相逐。”
魋2 [chuí ㄔㄨㄟˊ]
[《集韻》傳追切,平脂,澄。]
通“ 椎1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