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麷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9EB7
【GBK编码】FC4B
【笔画数】29
【笔顺】12343434354111221112521251431
【汉语拼音】fēng
【拼音编码】 feng1
【五笔编码】 dww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FORC
【注音符号】ㄈㄥˉ
【广东话】fu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麷 fēng
<释义1>炒熟的麦子。
<释义2>蒲草:“午其军,取其将,若拨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麷1 [fēnɡ ㄈㄥ]
[《廣韻》敷空切,平東,敷。]
[《廣韻》撫鳳切,去送,敷。]
1.炒过的麦子。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:“朝事之籩,其實麷、蕡、白、黑。” 贾公彦 疏:“八籩者,則麷爲熬麥一也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古所謂熬,即今所謂炒也。”《仪礼·有司彻》:“取籩于房,麷蕡坐設于豆西,當外列,麷在東方,婦賛者執白黑以授主婦。” 清 彭开祐 《历下城东观刈麦》诗:“重羅白雪塵,麷蕡禮告備。”2.通“ 豐 ”。蒲草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軍同力,與之遠舉極戰則不可。境内之聚也,保固視可,午其軍,取其將,若撥麷。” 俞樾 《诸子平议·荀子二》:“麷既音豐,即可讀爲豐……豐者,蒲也。蒲之爲物至脆弱,故以手撥之至易也。字本宜作‘豐’,從‘麥’旁作麷,乃古文叚借字。” 清 杨芳灿 《渠工税》:“農祥甫晨正,土脈如撥麷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