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 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
  【Unicode编码】09EDF
  【GBK编码】F7F0
  【笔画数】18
  【笔顺】254312114444354354
  【汉语拼音】yī
  【拼音编码】 yi1 
  【五笔编码】 lfoq 
  【繁体字】
  【郑码】LKRR
  【注音符号】ㄧˉ
  【广东话】ji1
 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 
黟 yī
<释义1>黑木。
<释义2>黑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 
 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 
黟1  [yī ㄧ]
[《廣韻》烏奚切,平齊,影。]
[《廣韻》於脂切,平脂,影。]
1.黑木。《说文·黑部》:“黟,黑木也。” 段玉裁 注:“《古今注》:烏木出 波斯國 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定版籍》:“其利倍苦荼、枏、黟、丹木者,自四。”2.黑;黑色。 宋 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六:“惟 端 有谿,孕石惟黟。” 元  姚燧 《乌木杖赋》:“其烟爲煤,必黔而緇,因以曉夫巧繒之棄鉛朱,亦懼夫既久漫漶而爲黟。” 明  刘侗  于奕正 《帝京景物略·云水洞》:“乃卑漸高矣;則苦煤,從前入者炬灰也。觸焰,飛而瞇,觸手,黟不脱,導者帚除之。”3.山名。 清  魏源 《华山西谷》诗:“攜歸傲 嵩  岱 ,何獨小 黟台 。”参见“ 黟山 ”。4.县名。在今 安徽省 。因境内有 黟山 而得名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是歲,使 賀齊 討 黟  歙 。”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