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主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4E3B
【GBK编码】D6F7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41121
【汉语拼音】zhǔ
【拼音编码】 zhu3
【五笔编码】 y yg yg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CVV
【注音符号】ㄓㄨˇ
【广东话】zy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主 zhǔ
<释义1>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,家庭的首脑:~人。物~。失~(失掉财物的人)。当家作~。
<释义2>旧时臣子称君王,下级称上级,仆人称家主:君~。~上。
<释义3>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,决定:~张。~见。~意。~义。
<释义4>对事物有决定权力:民~。自~。~持。~宰。~权(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)。
<释义5>最重要的,最基本的:~次。~要。~力。~将(ji刵g )。
<释义6>预示:早霞~雨。
<释义7>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:木~。神~。
<释义8>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。
<释义9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主1 [zhǔ ㄓㄨˇ]
[《廣韻》之庾切,上麌,章。]
1.君主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天生民有欲,無主乃亂。” 孔 传:“民無君主則恣情欲,必致禍亂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執主器,執輕如不克。” 郑玄 注:“主,君也。” 汉 祢衡 《鹦鹉赋》:“女辭家而適人,臣出身而事主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选优》:“臣敢不鞠躬盡瘁,以報主知。”2.指立国一方的国君。旧史家以正统为帝,偏安为主。如 陈寿 《三国志》以 魏 为正统,故称 魏 为帝, 吴 、 蜀 为主。 朱熹 《资治通鉴纲目》以 蜀 为正统,故称 蜀 为帝, 魏 吴 为主。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主》:“ 南唐 降號 江南國主 ,亦以奉中國正朔,自貶其號。”3.对公卿大夫的敬称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以九兩繫邦國之民:一曰牧,以地得民……六曰主,以利得民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:“主謂公卿大夫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三世事家,君之;再世以下,主之。” 韦昭 注:“大夫稱主。”4.以称大夫之妻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主 孟 啗我。” 韦昭 注:“大夫之妻稱主,從夫稱也。”5.公主的简称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 午 ( 陳午 )死,主( 館陶公主 )寡居。”《宋书·前废帝纪》:“帝乃爲主( 山陰公主 )置面首左右三十人。” 唐 权德舆 《古乐府》诗:“身年二八壻侍中,幼妹承恩兄尚主。”6.家长。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:“侯主侯伯。” 毛 传:“主,家长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保家之主也。” 秦兆阳 《在田野上前进》第九章:“我能不能算是一家之主。”7.主人。宾客的对称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賓爲賓焉,主爲主焉。”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迭爲賓主。” 唐 韩愈 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吾待足下,雖未盡賓主之道,不可謂無意者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二回:“一時主客幾個,眼界裏無非樂境,耳輪中都是歡聲。”8.主人。奴仆的对称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 少君 ( 竇少君 )年四五歲時,家貧,爲人所略賣……爲主入山作炭。” 五代 李山甫 《自叹拙》诗:“世亂僮欺主,年衰鬼弄人。” 丁玲 《母亲》一:“我到 江 家几十年,服侍了几辈人,真是忠心为主。”9.主人。指财物土地的所有者。 唐 柳宗元 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:“問其主,曰 唐 氏之棄地。” 宋 苏轼 《前赤壁赋》:“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世間萬物各有主,一粒一毫君莫取。”10.主人。指当事人。《水浒传》第二五回:“ 武大 扯住 鄆哥 道:‘還我主來。’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冤有头,债有主。”11.旧时为死者立的牌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如喪,曰天王登假,措之廟,立之主,曰帝。” 郑玄 注:“《春秋傳》曰:‘凡君卒,哭而祔,祔而作主。’”《穀梁传·文公二年》:“丁丑,作 僖公 主。” 范宁 集解:“爲 僖公 廟作主也。主蓋神之所馮依……天子長尺二寸,諸侯長一尺。”12.称神的牌位。 明 田艺衡 《留青日札·布政使司城隍庙》:“如 浙江 則當題其主曰: 浙江 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城隍之神。而以 杭州府 城隍之神配享,置主于殿中之左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乐仲》:“心念母苦節,又慟母愚,遂焚所供佛像,立主祀母。”13.灯炷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“金枝秀華”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:“金支,百二十支。秀華,中主有華豔也。”按,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引注作:“金枝,铜燈,百二十枝。秀華,中主有光華也。”14.根本;要素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言行,君子之樞機;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也。”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四》:“禁者,政之本也;讓者,德之主也。” 三国 魏 曹丕 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以氣爲主。”15.引申为主体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:“大市,日昃而市,百族爲主;朝市,朝時而市,商賈爲主;夕市,夕時而市,販夫販婦爲主。” 郑玄 注:“言主者,謂其多也。”16.配偶,对象(指男方)。 赵树理 《登记》二:“依我看都差不多,不过那两家都有主了,如今只剩下 小飞娥 家这一个了!” 李準 《李双双小传》三:“我还只当是俺那个主回来了,原来是你呀!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4期:“ 大妮 等到二十五岁才找主,跟了本区的干部 章和友 。”参见“ 主兒 ”、“ 主家 ”。17.主宰;主持;掌管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,主社稷,治國家,欲脩保而勿失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婦主中饋,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。” 唐 李绅 《赠韦金吾》诗:“自報金吾主禁兵,腰間寶劍重横行。” 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 齊桓公 爲三官都禁郎,主生死、簡録。” 蒋子龙 《赤橙黄绿青蓝紫》五:“你既然主不了事,为什么要值班。”18.主使,指使。 明 皇甫录 《近峰记略》:“ 弘治 間,太監 何文鼎 以皇親入禁城觀燈諸事極言,下錦衣衛雜治,究所主者。”19.崇尚,注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。” 唐 李端 《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》:“求醫主高手,報疾到貧家。” 宋 梅尧臣 《林和靖先生诗集序》:“其辭主乎静正,不主乎刺譏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论文斋笔录》卷八:“鄉先生某公,論詩主温柔敦厚,素不喜庸腐説理之談。”参见“ 主言 ”。20.寓居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 孔子 至 陳 ,主於 司城貞子 家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五:“余到 蘇州 ,必主其家。”21.预示,预兆。 宋 范仲淹 《奏乞宣谕大臣定河东捍御》:“ 河東 地震數年,占書亦主城陷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 齊王 問大臣:‘銅鐵鳴,主何吉凶?’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我前日説你氣色好,主有個貴人星照命,今日何如?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五:“前面 西山 ,主家业兴旺。”22.中医学名词。主治。指某药主治某病。 汉 张仲景 《伤寒论·伤寒例》:“太陽病頭痛發熱,汗出惡風者,桂枝湯主之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醫藥攻病,各有所主。”23.中医学名词。指主要的病原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脈法曰:‘沈之而大堅,浮之而大緊者,病主在腎。’” 张守节 正义引 王叔和 《脉经》云:“脈大而堅,病出於腎也。”24.犹太教、基督教等对所信奉的神的敬称。基督教徒称 耶稣 为主;伊斯兰教徒也简称“真主”为主。25.指扑克牌游戏中的主牌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他一边整理手里的牌,一边笑道:‘说正经的,你这位月老,理应帮忙。我调主。’他打出一张梅花六。”26.姓。 三国 有 主亢 。
主2 [zhù ㄓㄨˋ]
[《集韻》朱戍切,去遇,章。]
通“ 注1 ”。
1.灌。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雨我公田” 汉 郑玄 笺:“令天主雨於公田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一本‘主’作‘注’。”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主量必平,似法。” 杨倞 注:“主,讀爲注;量,謂阬受水之處也。言所經阬坎,注必平之然後過。”2.量词。用于钱财或债务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不上半年,連起了幾主大財,家間也豐富了。” 元 李寿卿 《度柳翠》楔子:“﹝ 牛員外 云﹞大姐,我有幾主錢未曾清楚,我還要索去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得了一主没頭没腦錢財,變成巨富。” 清 李渔 《慎鸾交·首奸》:“我娘兒兩個,自從被盗之後,借了那主狠債回來,不覺已是二冬時候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