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 加入收藏
 关于我们
当前位置: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_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>> 汉字释义 >> 浏览文章
乃 汉语拼音nǎi 五笔编码 etn !
时间: 2013年05月25日 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作者: 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浏览次数:
“乃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4E43
【GBK编码】C4CB
【笔画数】2
【笔顺】53
【汉语拼音】nǎi
【拼音编码】 nai3
【五笔编码】 et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YMVV
【注音符号】ㄋㄞˇ
【广东话】naai5 oi2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乃 nǎi <释义1>才:今~得之。“断其喉,尽其肉,~去”。 <释义2>是,为:~大丈夫也。 <释义3>竟:~至如此。 <释义4>于是,就:“因山势高峻,~在山腰休息片时”。 <释义5>你,你的:~父。~兄。“家祭无忘告~翁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乃1 [nǎi ㄋㄞˇ] [《廣韻》奴亥切,上海,泥。] 亦作“ 廼1 ”。 1.代词。你;你的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格!汝 舜 。詢事考言,乃言厎可績,三載。’” 孔 传:“乃,汝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:“往踐乃職,無逆朕命。”2.代词。其,他的。《後汉书·宋汉传》:“太中大夫 宋 漢 清修雪白,正直無邪……予錄乃勳,引登九列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令其讀書,較之乃兄,竟高十倍。” 茅盾 《锻炼》三:“便是深知乃兄为人的 仲平 也觉得这样的‘好整以暇’未免过了点分。”3.代词。如此;这样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 孟孫氏 特覺人哭亦哭,是自其所以乃。” 王先谦 集解:“乃,猶言如此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 謝車騎 問 謝公 :‘ 真長 性至峭,何足乃重?’”4.副词。就是;原来是;才是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無傷也,是乃仁術也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以 薛公 爲魁然也,今視之,乃眇小丈夫耳。” 清 秋瑾 《〈中国女报〉发刊辞》:“危險而不知危險,是乃真危險。”5.副词。却。《书·康诰》:“有厥罪小,乃不可不殺。”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:“不見 子都 ,乃見狂且。” 唐 韩愈 《师说》:“巫醫樂師百工之人,君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!” 清 王士禛 《香祖笔记》卷十:“吾鄉三十年前冬至節祀先賀歲,與除夕、元旦同,近乃不行,亦不知其所以然也。” 叶圣陶 《穷愁》:“後至者乃弗及遁。”6.副词。竟然;居然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爲收責於 薛 乎?” 晋 陶潜 《桃花源记》:“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 漢 ,無論 魏 晉 。” 宋 张俞 《骊仙记》:“ 安禄山 夷狄賤物,受恩主上,蒙愛貴妃,乃敢悖慢如此!” 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鼇拜》:“以勢燄熏灼之權奸,乃執於十數小兒之手。”7.副词。尚且。《书·大诰》:“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構?” 汉 刘向 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夫政不平也,乃斬伐四國,而説二人乎?”8.副词。岂;难道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或主彊直,難乃不生?” 王引之 《经传释词》卷六:“乃,猶寧也……雖或主彊直之人,寧不生難乎?”《公孙龙子·迹府》:“而王一以爲臣,一不以爲臣,則向之所謂士者,乃非士乎?”9.副词。仅仅;只。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天下勝者衆矣!而霸者乃五。” 高诱 注:“乃猶裁也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至 東城 ,乃有二十八騎。”10.副词。才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農服田力穡,乃亦有秋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先生所爲 文 市義者,乃今日見之。” 唐 韩愈 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年月日,季父 愈 ,聞汝喪之七日,乃能銜哀致誠,使 建中 遠具時羞之奠,告汝 十二郎 之靈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六·超然琅邪二台》:“又臺下入海十餘里,復有一碑,每海潮退時,乃可見。”11.副词。始;刚刚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古之王者,太子乃生,固舉之禮,使士負之。” 王聘珍 解诂:“乃,始也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是月也日夜分,雷乃發聲。” 汉 贾谊 《新书·亲疏危乱》:“陛下之臣,雖有悍如 馮敬 者,乃啓其口,匕首已陷於胷矣。”12.连词。表并列。而;又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;合於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經首》之會。”13.连词。表进层。而且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非獨 政 之能,乃其姊者,亦列女也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“非直不予,乃少惡之。”14.连词。表选择。还是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?乃天道有不順,地利或不得,人事多失和,鬼神廢不享與。”15.连词。表承接。于是。《书·尧典》:“乃命 羲和 。” 蔡沈 集传:“乃者,繼事之辭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守丞死,乃入據 陳 。” 清 王应奎 《柳南随笔》卷一:“未幾而廟門啟,乃燃香燭入拜。”16.连词。表转折。然而,可是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六回:“今已得 益州 ,則 荆州 自應見還,乃 皇叔 但肯先割三郡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》:“時夫僕俱阻險行後,余亦停弗上;乃一路奇景,不覺引余獨往。” 清 赵翼 《二十二史札记·史记汉书二》:“使在後世,豈不以妄誕得罪,乃帝反偉之。”17.连词。表假设。若;如果。《书·盘庚中》:“汝萬民乃不生生,暨予一人猷同心。” 王引之 《经传释词》卷六:“乃,猶若也……言汝萬民若不生生也。”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思乃精,志之榮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明忠》:“乃張重利以誘民,操大威以驅之,則舉世之人,可令冒白刃而不恨,赴湯火而不難。” 清 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原法》:“乃必欲周旋於此膠彼膝之中以博憲章之餘名,此俗儒之剿説也。”18.助词。无义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乃聖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祝稱卜葬虞,子孫曰哀,夫曰乃。” 郑玄 注:“夫曰乃某,卜葬其妻某氏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乃者,言之助也。妻卑,故假助句,以明夫之尊也。” 唐 李白 《化城寺大钟铭》:“遂與六曹豪吏,姑熟賢者,乃緇乃黄,鳧趨梵庭,請揚宰君之鴻美。”19.通“ 仍 ”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邊遽乃至。” 汪远孙 发正:“乃讀爲仍。《爾雅·釋詁》:‘仍,乃也。’《説文》:‘仍从乃聲。’二字古同聲通用。”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 漢 復遣大將軍 衛青 將六將軍,兵十餘萬騎,乃再出 定襄 數百里擊 匈奴 。”《汉书》乃作“仍”。 乃2 [ǎi ㄞˇ] [《洪武正韻》依亥切,上解] 见“ 欸4乃 ”。《洪武正韵·上解》:“款乃,棹船相應聲。”《正字通·丿部》:“按,款乃本作欸乃,今行舟摇櫓戛軋聲似之。 柳宗元 詩:欸乃一聲山水緑。 元結 《湖南欸乃曲》讀如矮靄是也。”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上一篇:乂 汉语拼音yì 五笔编码 qty 下一篇文章:乄 汉语拼音shī mē 五笔编码 nyi
我也说两句

热门信息
最新更新
关于疑难字查询网 | 站长信箱
Copyright 2008-2012 Powered by HaoSystem.COM,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 All Rights Reserved.
E-Mail:hljbg@163.com
黑ICP备0900024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