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兹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179
【GBK编码】D7C8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431554554
【汉语拼音】zī,cí
【拼音编码】 zi1 ci2
【五笔编码】 uxx uxx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AZZ
【注音符号】ㄗˉ,ㄘˊ
【广东话】z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兹 zī
<释义1>这,这个,此:~日。~行(x妌g )。
<释义2>现在:~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。
<释义3>年:今~。来~。
<释义4>古同“滋”,增益;多。
<释义5>古代称草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兹 cí
<释义1>〔龟(
<释义2>at presentnowthisqi?)~〕见“龟3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兹1 [zī ㄗ]
[《廣韻》子之切,平之,精。]
“ 茊1 ”的今字。亦作“ 茲1 ”。
1.增益,增加。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:“我思肥泉,兹之永歎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兹,即滋也……《説文》:‘滋,益也。’字通作‘兹’。箋訓‘兹’爲‘此’,失之。” 唐 皇甫枚 《三水小牍·卫庆》:“自是家産日兹,飯牛四百蹄。”2.更,更加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以虧人愈多,其不仁兹甚,罪益厚。” 孙诒让 间诂:“兹、滋古今字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前世重之兹甚,未易可輕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兹,益也。”3.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什一,去關市之征,今兹未能,請輕之,以待來年。”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今兹美禾,來兹美麥。” 高诱 注:“兹,年也。”《後汉书·明帝纪》:“昔歲五穀登衍,今兹蠶麥善收,其大赦天下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去歲冬初,國學之老博士耳,今兹首夏,將亞冡司。”按, 杨树达 以“兹”为“載”之假借字,其说云:“兹字無年歲義,凡年歲云兹者,皆假为載。《爾雅·釋天》云:‘載,歲也。’兹載古同音,故得通假矣。”见《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·之部古韵证》。4.蓐,草席。《尔雅·释器》:“蓐謂之兹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 毛叔鄭 奉明水, 衛康叔封 布兹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兹者,籍席之名。”5.锄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連梃、長斧、長椎、長兹。” 孙诒让 间诂:“兹,即鎡錤也。”参见“ 兹基 ”。6.代词。此,这。《易·晋》:“受兹介福,于其王母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 文王 既没,文不在兹乎!” 南朝 梁 丘迟 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中軍 臨川 殿下,明德茂親,揔兹戎重,弔民 洛 汭,伐罪 秦 中。” 宋 叶適 《宝谟阁待制徐公墓志铭》:“國家存亡,在兹一舉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三》:“境内並無可開之礦,兹其所以稍貧也。”7.今,现在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兹予大享于先王,爾祖其從與享之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今罷三郡之士,通 夜郎 之塗,三年於兹,而功不竟。” 唐 李翱 《感知己赋》:“伊自古皆嗟兮,又何怨乎兹之世?” 张天翼 《最后列车》:“这是三桩大的,还有几百件小事,兹从略。”8.连词。则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若可,師有濟也,君而繼之,兹無敵矣。”9.语气词。哉,呀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嗚呼,休兹!” 孔颖达 疏:“嗚呼,美哉。”《後汉书·岑彭传》:“美矣 岑君 ,於戲休兹!”10.通“ 在 ”。终了。《书·召诰》:“嗚呼!皇天上帝,改厥元子,兹大國 殷 之命。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读书记·尚书说》:“‘兹’字無義,當讀爲‘在’,《爾雅·釋詁》云:‘在,終也。’……‘在’與‘終’文異義同。《説文·鼎部》鼒从才聲,或作‘鎡’,此‘才’‘兹’二字通作之證。”
兹2 [cí ㄘˊ]
[《廣韻》疾之切,平之,從。]
“ 茊2 ”的今字。亦作“ 茲2 ”。
1.通“ 慈 ”。慈爱。 云梦 秦 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兹下勿陵,敬上勿犯……父兹子孝,政之本殹(也)。”2. 龟兹 的“兹”。 龟兹 ,古代西域国名,在今 新疆 库车县 一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