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劗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297
【GBK编码】84AE
【笔画数】21
【笔顺】312135312135251113422
【汉语拼音】zuān
【拼音编码】 zuan1
【五笔编码】 tfq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BLK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ㄢˉ
【广东话】zin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劗 zuān
<释义1>同“剪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劗1 [zuān ㄗㄨㄢ]
[《廣韻》借官切,平桓,精。]
[《廣韻》在丸切,平桓,從。]
1.剪;剃;剪除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今人之才……或佞巧小具,諂進愉説,隨鄉曲之俗,卑下衆人之耳目,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權,治亂之機,是猶以斧劗毛,以刃抵木也。” 高诱 注:“劗,翦也。”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下·投和》:“頻盗者死,次穿耳及頰而劗其髮。” 元 元明善 《河南行省左丞相高公神道碑》:“ 太祖 辟國,劗 金 滅 夏 。”2.通“ 攢 ”。簇聚。《韩非子·用人》“上無私心,則下得循法而治,望表而動,隨繩而斲,因攢而縫” 陈奇猷 集释引 松皋圆 曰:“ 山 曰:‘攢、劗通。《字典》引《續通書》云:劗,通作攢。’”按,此谓臣下依法而行,犹缝衣,因所簇聚者而缝之则成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