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即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373
【GBK编码】BCB4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5115452
【汉语拼音】jí
【拼音编码】 ji2
【五笔编码】 vcb vcb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XOY
【注音符号】ㄐㄧˊ
【广东话】zik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即 jí
<释义1>就是:知识~力量。
<释义2>当时或当地:~日。~刻。~席。~景。在~。~兴(x宯g )。
<释义3>就,便:黎明~起。
<释义4>假如,倘若:~使。~便(bi刵 )。~或。~令。
<释义5>靠近:不~不离。
<释义6>到,开始从事:~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即1 [jí ㄐㄧˊ]
[《廣韻》子力切,入職,精。]
亦作“ 卽1 ”。“ 皍1 ”的今字。
1.就食。《易·鼎》:“鼐有實,我仇有疾,不我能即。” 高亨 注:“《説文》:‘即,就食也。’此用其本義。”2.就;接近;靠近。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匪來貿絲,來即我謀。” 郑玄 笺:“即,就也。”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乃益驕溢,即山鑄錢,煮海水爲鹽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即者,就也。” 唐 李景亮 《李章武传》:“雖弘道自高,惡爲潔飾,而容貌閑美,即之温然。” 何其芳 《楼》:“那里的高楼常出现在我的梦里,可望不可即。”3.至,到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芒而大倍常之一,其化甚;大常之二,其眚即也。” 王冰 注:“即,至也。”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乱後行经吴邮亭》诗:“青袍異春草,白馬即 吴 門。” 清 李渔 《窥词管见》十五:“此等結法最難,非負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卽。”4.乘;登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泥行蹈毳,山行即橋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《尸子》曰‘山行乘樏’。” 宋 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·人熊》:“人熊在山,能即舟害人。”5.寻求。 宋 王安石 《上张太傅书》之一:“有寒餓之疾,始憮然欲出仕,往即焉,而乃幸得,於今三年矣。” 清 徐增 《而庵诗话》卷二:“ 摩詰 純乎妙語,絶無迹象可卽。”6.迎合;符合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若夫卽主心同乎好惡,固其所自進也。” 清 方苞 《与吴见山书》:“僕平生於得意之友不敢以私干,而政令之不即人心者必以告。”7.依附;附着。 南朝 梁 范缜 《神灭论》:“神即形也,形即神也,是以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滅也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:“他提出了‘形神相即’的观点,就是说精神和形体相互结合……精神依赖于形体,不能离形体而独立存在。”8.按照;依据。 唐 元稹 《乐府古题序》:“凡所歌行,率皆即事名篇,無復倚旁。” 清 章学诚 《校雠通义·校雠条理》:“校書之時,遇有疑似之處,即名而求其編韻,因韻而檢其本書。”9.就是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民死亡者,非其父兄,即其子弟。” 宋 刘延世 《孙公谈圃》卷上:“ 趙學究 即 趙普 也。” 毛泽东 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一:“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,‘使用的方法,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,而不是强迫的方法。’”10.指当时,当天。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时间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 蒲城 之役,君命一宿,女卽至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考期在即,要尋一個替身。”按,《玉篇·皀部》:“卽,今也。” 王引之 《经传释词》卷八:“卽,猶今人言卽今也。” 翟灏 《通俗编·时序》:“日之相近,或亦以‘卽’言之。”11.连词。假若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即欲有事,如何?”《汉书·西南夷传》:“即以爲不毛之地,亡用之民,聖王不以勞中國,宜罷郡,放棄其民,絶其王侯勿復通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即猶若也。” 宋 曾巩 《太祖皇帝总叙》:“即材可用,雖讎不廢;不可用,雖光顯矣,不處以勢。”12.连词。尽管;即使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即瘦,比舊時越模樣兒好否?” 鲁迅 《花边文学·倒提》:“倒提着鸡鸭走过租界就要办……即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命运。”13.连词。则。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利人乎即爲,不利人乎即止。” 汉 贾谊 《过秦论》:“而以盛德與天下,天下息矣。即四海之内,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,惟恐有變。”《明史·施邦曜传》:“我受之,即彼得以乘間而嘗我,我則示之以可欲之門矣。”14.介词。当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赋贫民田》诗:“即此風雲佳,孤觴聊可命。”15.介词。就在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﹝ 項羽 ﹞即其帳中斬 宋義 頭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智囊补·语智·昭陵》:“ 文德皇后 既葬, 太宗 即苑中作層觀以望 昭陵 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九》:“若先出師疆埸,即軍前命爲大將軍者,則命正、副使齎敕印往。”16.副词。便;就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﹝ 蘇秦 ﹞即陰與 燕王 謀,破 齊 共分其地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五回:“﹝ 魏延 ﹞向所以不即反者,懼丞相耳。” 沈从文 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:“西北二十里后,即已渐入高原。”17.副词。特;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 晉國 雖褊小,吾何愛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也。”18.烛头之烬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“ 夏后氏 堲周” 唐 陆德明 释文:“《管子》云:‘左手執燭,右手折即。’即,燭頭燼也。”今本《管子·弟子职》作“右手正櫛”。19.通“ 蝍 ”。参见“ 即且 ”。20.古代法律术语。 元 沈仲纬 《刑统赋疏·例分八字》:“以、准、皆、各、其、及、卽、若,此八字系《刑統賦》諸條爲例之事……卽者,條雖同而首别陳,謂文盡而復生,意盡而復明,條與上文同而事與文異。”21.姓。《广韵·入职》:“即,亦姓。《風俗通》: 漢 有 單父 令 即賣 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