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咡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4A1
【GBK编码】85FE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251122111
【汉语拼音】èr
【拼音编码】 er4
【五笔编码】 kb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JCE
【注音符号】ㄦˋ
【广东话】ji6 mai1 ma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咡 èr
<释义1>口旁,口耳之间:“负剑辟~诏之。”
<释义2>蚕吐丝,引申为以丝作琴弦。
<释义3>古同“饵(噐 )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咡1 [èr ㄦˋ]
[《廣韻》仍吏切,去志,日。]
[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]
1.口旁;口耳之间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負劍辟咡詔之,則掩口而對。” 郑玄 注:“口旁曰咡。”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既食乃飽,循咡覆手。振衽掃席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咡,口也。覆手而循之,所以拭其不潔也。”2.蚕吐丝。引申为以丝作琴弦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三·读曲歌四六》:“黄絲咡素琴,泛彈弦不斷。”参见“ 咡絲 ”。3.通“ 餌 ”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魚鼈之不食咡者,不出其淵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