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岨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5CA8
【GBK编码】8CFE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25225111
【汉语拼音】jū,jǔ
【拼音编码】 ju1 ju3
【五笔编码】 meg meg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LLLC
【注音符号】ㄐㄩˉ,ㄐㄩˇ
【广东话】zeoi1 zeoi2 zo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岨 jū
<释义1>古同“砠”:“陟彼~矣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岨 jǔ
<释义1>〔~峿(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岨1 [qū ㄑㄩ]
[《廣韻》七余切,平魚,清。]
同“ 砠1 ”。
戴土的石山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:“陟彼砠矣,我馬瘏矣。”《说文·山部》引作“陟彼岨矣”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幽明录》:“敕云:‘ 劉 阮 二郎,經涉山岨,向雖得瓊實,猶尚虚弊,可速作食。’” 唐 韩愈 《琴操·岐山操》:“彼 岐 有岨,我往獨處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惟見樹杪叢叢出叠石間,岨懸嶂絶,不辨其處爲前山、後山也。”
岨2 [zǔ ㄗㄨˇ]
[《集韻》壯所切,上語,崇。]
同“ 阻1 ”。
1.险要。 汉 司马相如 《上书谏猎》:“今陛下好凌岨險,射猛獸,卒然遇軼才之獸,駭不存之地……力不能用,枯木朽株,盡爲難矣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、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均作“好凌險阻”。2.倚,据。《新唐书·郗士美传》:“ 溪州 賊 向子琪 以衆八千岨山剽劫。”
岨3 [jǔ ㄐㄩˇ]
[《集韻》狀所切,上語,崇。]
见“ 岨3峿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