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滫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6EEB
【GBK编码】9CFA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4413223542511
【汉语拼音】xiǔ
【拼音编码】 xiu3
【五笔编码】 iwhe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VNRQ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ㄡˇ
【广东话】sau1 sa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滫 xiǔ
<释义1>泔水,已酸臭的淘米水:“兰槐之根是谓芷,其渐之~”。
<释义2>古烹调方法之一,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。
<释义3>小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滫1 [xiǔ ㄒㄧㄡˇ]
[《廣韻》息有切,上有,心。]
[《集韻》踈鳩切,平尤,生。]
亦作“ 潃1 ”。
1.酸臭的陈淘米水。亦泛指污臭之水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蘭槐之根是爲芷,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申菽杜茝,美人之所懷服也;及漸之於滫,則不能保其芳矣。” 高诱 注:“滫,臭汁也。”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:“蘭根與白芷,漸之滫中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滫者,淅米汁也。”2.浸泡淘洗。参见“ 滫滌 ”。3.用淀粉拌和食物,使之柔软滑爽。亦指食物柔软滑爽。 清 姚鼐 《喜陈硕士玉舍有诗见贻答之四十韵》:“樂哉子行速,升堂奉萱滫。”参见“ 滫瀡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