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 加入收藏
 关于我们
当前位置: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_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>> 汉字释义 >> 浏览文章
疏 汉语拼音shū 五笔编码 nhy nhyq !
时间: 2013年08月04日 来源:疑难字查询网 作者: 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浏览次数:
“疏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Unicode编码】0758F
【GBK编码】CAE8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521214154325
【汉语拼音】shū
【拼音编码】 shu1
【五笔编码】 nhy nhyq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XIZN
【注音符号】ㄕㄨˉ
【广东话】so1 so3
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
疏 shū <释义1>去掉阻塞使通畅:~导。~通。~浚。~解(ji?)。 <释义2>分散:~散。仗义~财。 <释义3>事物间距离大,空隙大,与“密”相对:~密。~松。~朗。~旷。~阔。~落(lu?)。稀~。天网恢恢,~而不漏。 <释义4>不亲密,关系远的:亲~。~远。 <释义5>不细密,忽略:~忽。 <释义6>空虚:志大才~。 <释义7>不熟悉:生~。 <释义8>粗劣:~食。~粝。 <释义9>古同“蔬”,蔬菜。 <释义10>分条说明的文字:上~(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)。奏~。注~(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)。 <释义11>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。 <释义12>姓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
疏1 [shū ㄕㄨ] [《廣韻》所葅切,平魚,生。] 亦作“ 疎1 ”。亦作“ 踈1 ”。 1.开浚;开通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天地成而聚於高,歸物於下。疏爲川谷,以導其氣。” 韦昭 注:“疏,通也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塞井夷竈,陳於軍中,而疏行首。” 杜预 注:“疏行首者,當陳前決開營壘爲戰道。” 宋 孔平仲 《夏旱》诗:“安得疏 江 擁 三峽 ,餘波末流灌百城。”《清史稿·怡贤亲王允祥传》:“仍疏 趙北 、 苑家 二口以防衝決。”2.分开;分散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□□》:“敵積,故可疏;盈,故可虚。”《新唐书·南诏传下》:“雨矢射王師。 威 疏軍行,嚮矢所發叢射之。”3.分赐;分给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上十九》:“君裂地而封之,疏爵而貴之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毁学》:“今人主張官立朝以治民,疏爵分禄以褒賢。”4.分布;陈列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白玉兮爲鎮,疏石蘭兮爲芳。” 王逸 注:“疏,布陳也。” 汉 扬雄 《太玄·玄首》:“三位疏成。” 司马光 集注引 宋衷 曰:“疏,布也。”疏,一本作“ 踈 ”。5.松弛,解除。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減膳食,卑宫觀,省田官,損諸苑,踈繇役,振乏困。”《古今小说·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 王琇 接書,來獄中踈了貴人戴的枷。”6.洗涤,清除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教之樂,以疏其穢而鎮其浮。” 韦昭 注:“疏,滌也。”《文选·孙绰〈游天台山赋〉》:“過 靈溪 而一濯,疏煩想於心胸。” 李善 注引 贾逵 《国语》注:“疏,除也。”7.撤退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 文公 伐 原 ,令以三日之糧。三日而 原 不降,公令疏軍而去之。” 韦昭 注:“疏,徹也。”8.疏远,不亲近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諂諛者親,諫争者疏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與人以實,雖疎必密;與人以虚,雖戚必疎。”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 魏武 將求九錫, 荀彧 止而見疏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況 余靖 ,自來與 范仲淹 義分絶踈,猶以朋黨坐。”《明史·余珊传》:“ 正德 之世,大臣日疎,小人日親,致政事乖亂。”9.指离间,使疏远。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臣聞 陳平 事 漢祖 ,謀疏 楚 之君臣,乃用黄金七十斤,行反間之術。” 李六如 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二十几岁的人,难道不晓得卖业是先要‘尽尽’亲疏内外的老规例吗?”10.轻视。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﹝ 吴王 ﹞益疏 子胥 之謀。”《文选·扬雄〈长杨赋〉》:“於是後宫賤瑇瑁而疏珠璣。” 李善 注引《广雅》:“疏亦賤也。”11.冷淡;淡漠。《後汉书·班超传》:“ 超 既西,先至 于窴 。 廣德 禮意甚疏。” 隋 王通 《中说·礼乐》:“子謂 薛收 善接小人,遠而不疎,近而不狎,頽如也。” 宋 陆游 《南堂杂兴》诗:“燕欲委巢雛盡去,扇猶在手意先疎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六三回:“那呆子意懶情疏,徉徉推托。”12.远亲。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三年之喪,何也?曰:稱情而立文,因以飾羣,别親疏貴賤之節,而弗可損益也。” 孔颖达 疏“親謂大功以上,疏謂小功以下。”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子婦不失其常,則長幼理而親疏和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 王長史 ( 王濛 )嘗病,親疎不通。”一本作“ 疏 ”。 唐 韩愈 《示儿》诗:“主婦治北堂,膳服適戚疎。” 清 陈確 《俭葬说》:“ 孟子 ‘不以天下儉其親’,謂不當厚於疎而反薄於親耳,非傾家厚葬之謂也。”13.粗糙。亦指粗食。《诗·大雅·召旻》:“彼疏斯粺,胡不自替?” 郑玄 笺:“疏,麤也,謂糲米也。”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客飧,主人辭以疏。” 郑玄 注:“疏之言麤也。” 宋 文天祥 《与中书祭酒知赣州翁丹山书》:“某退歸以來……飯疏飲水,自求吾志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吾貴爲尚書,何如 秀水 朱十 ,以七品官歸田,飯疏飲水,多讀萬卷書也。”14.指粗布。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下·祢衡》:“ 衡 乃著布單衣、疎巾。”15.稀疏;稀少。《老子》: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 高亨 注:“疏,稀疏,不密。”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深耕穊種,立苗欲疏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 三代 政暇,文翰頗疏。” 唐 杜牧 《雪中书怀》诗:“孤城大澤畔,人疏煙火微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杨霁云》:“久疏問候,想動定一切佳勝?”16.疏忽;松懈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池外廉有要、有害,必爲疑人,令往來行夜者射之,誅其疏者。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救小未必能存,而交大未必不有疏,有疏則爲强國制矣。” 宋 司马光 《除皇伯宗谔》:“間由思慮之疏,麗於文法之禁。” 宋 陆游 《病少愈偶作》诗:“遇事始知聞道晚,抱疴方悔養生疎。”17.生疏;不擅长。 晋 陶潜 《咏荆轲》:“惜哉劍術疏,奇功遂不成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》诗:“慚君車蓋如平昔,不笑謀生萬事疏。” 清 李斗 《〈扬州画舫录〉序》:“ 斗 幼失學,疎於經史,而好遊山水。”18.疏陋;浅薄。《後汉书·孔融传》:“ 融 負其高氣,志在靖難,而才疎意廣,迄無成功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幽愤诗》:“咨予不淑,嬰累多虞。匪降自天,寔由頑踈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忆昨诗示诸外弟》诗:“材踈命賤不自揣,欲與 稷 契 遐相睎。” 清 章学诚 《文史通义·说林》:“意卓而辭躓者,潤丹青於妙筆;辭豐而學疏者,資卷軸於腹笥。” 于省吾 《〈双剑誃诸子新证〉序》:“自揆桐昧疏學,就其所知者録之,得歟失歟,以俟來悊。”19.粗略;不精密。《晋书·律历志中》:“ 史遷 造《太初》,其後 劉歆 以爲疏,復爲《三統》。”《新唐书·李適之传》:“ 適之 性疏,信其言,他日從容爲帝道之。”《文献通考·经籍一》:“《七略》雖疎而不濫,若 班氏 步步趨趨,不離於《七略》,未見其失也。” 清 章学诚 《文史通义·说林》:“主義理者,拙於辭章;能文辭者,疎於徵實。”20.粗拙;粗劣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诔碑》:“ 杜篤 之誄,有譽前代。《吴誄》雖工,而他篇頗疎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技艺》:“蓋工藝之疎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。”21.迂阔;不切实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,於以求之,毋乃已疏乎?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其疏遠於道理矣。” 宋 戴复古 《寄章泉先生赵昌父》诗:“近者 李侍郎 ,直言遭逐去。人皆笑其疎,君獨有詩句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九州》:“然則謂《禹貢》九州,爲盡 虞 夏 之疆域者,疏矣。”22.久;长远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且王者之不作,未有疏於此時者也。” 赵岐 注:“言王政不興久矣。”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體大者節疏,蹠距者舉遠。” 高诱 注:“疏,長。”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勁弩長戟,射疏及遠,則 匈奴 之弓弗能格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疏亦闊遠也。” 唐 骆宾王 《和孙长史秋日卧病》:“ 霍 第疏天府, 潘 園近帝臺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哭郑八丈》诗:“别離剛歲换,問訊訝春疎。”23.大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首》:“方州部家,三位疎成。” 范望 注:“疎,大也。言陰陽乘三統爲方州部家大數,則三統之位乃大成也。”24.迟缓;迟钝。《文选·陆机〈演连珠〉》:“臣聞柷敔希聲,以諧金石之和;鼙鼓踈擊,以節繁弦之契。” 李善 注引《广雅》:“踈,遲也。” 宋 陆游 《闻新雁有感》诗:“才本無多老更疎,功名已負此心初。”参见“ 疏數 ”。25.空虚;贫乏。 宋 陆游 《晨坐道室有感》诗:“一缽青精便有餘,世間萬事總成疎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乐仲》:“然家計日疎,居二十年,割畝漸盡,竟不能畜僮僕。”26.爽朗;超逸。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八观》:“微忽必識,妙;美妙不昧,疎也。” 刘昞 注:“心致昭然,是曰疎朗。” 晋 向秀 《思旧赋》序:“余與 嵇康 、 吕安 ,居止接近。其人並有不羈之才,然 嵇 志遠而疎, 吕 心曠而放。”27.鲜明貌。参见“ 疏疏 ”。28.雕刻;刻画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:“駔圭、璋、璧、琮、琥、璜之渠眉,疏璧、琮以斂尸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謂六玉之内,唯璧、琮更刻鏤之,使兩面疏通。”《文选·王延寿〈鲁灵光殿赋〉》:“爾乃懸棟結阿,天窗綺疏。” 张载 注:“疏,刻鏤也。”《後汉书·梁冀传》:“窗牖皆有綺疎青瑣,圖以雲氣仙靈。” 李贤 注:“綺疎謂鏤爲綺文。”29.指窗户。 隋 江总 《咏双阙》:“象闕連馳道,天宇照方疏。” 唐 骆宾王 《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》诗:“綺疏低晚魄,鏤檻肅初寒。” 前蜀 韦庄 《抚盈歌》:“鳳縠兮鴛綃,霞疏兮綺寮。”30.通“ 蔬 ”。泛指蔬菜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今是土之生五穀也,人善治之……然後葷菜百疏以澤量。”《通典·职官八》:“﹝ 上林苑 令丞﹞掌諸苑囿池沼種植疏果藏冰之事。” 袁枚 《隨园诗话》卷六引 清 金质夫 《游张园》诗:“欹危瘦竹扶衰步,高下踈畦下晚晴。”31.通“ 梳 ”。梳子。《急就篇》卷三:“鏡籢疏比各異工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櫛之大而麤,所以理鬢者,謂之疏,言其齒稀疎也。”32.通“ 梳 ”。引申为梳理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當此之勤,蓬頭不暇疏,飢不及餐。” 唐 骆宾王 《游灵公观》诗:“斷風疏晚竹,流水切危弦。”33.通“ 疋 ”。赤脚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“ 子佩 疏揖,北面立於殿下。” 高诱 注:“疏,徒跣也。”34.通“ 搜 ”。搜索;搜寻。 明 文震亨 《长物志·禽鱼》:“丹林緑水,豈令凡俗之品闌入其中。故必疏其雅潔可供清玩者數種,令童子愛養餌飼。”参见“ 疏捕 ”。35.姓。 汉 有 疏广 。见《汉书》本传。 疏2 [shù ㄕㄨˋ] [shū ㄕㄨ] [《廣韻》所去切,去御,生。] 亦作“ 疎2 ”。亦作“ 踈2 ”。 1.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諸可以便事者,亟以疏傳言守。”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前主所是著爲律,後主所是疏爲令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疏謂分條也。” 唐 元稹 《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》:“己雖遊千里,貿費毫釐,未嘗不疏之於書,還啓先太君,下示仲、叔、季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撫軍大悦,以金籠進上,細疏其能。” 鲁迅 《〈中国小说史略〉序言》:“三年前,偶當講述此史,自慮不善言談,聽者或多不憭,則疏其大要,寫印以賦同人。”2.奏章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 誼 數上疏陳政事,多所欲匡建。” 唐 杜甫 《秋兴》诗之三:“ 匡衡 抗疏功名薄, 劉向 傳經心事違。” 宋 苏洵 《史论》下:“﹝ 班固 ﹞之傳 周勃 也,汗出洽背之耻不載焉,見之《王陵傳》;傳 董仲舒 也,議和親之踈不載焉,見之《匈奴傳》。”《明史·杨涟传》:“ 漣 遂抗疏劾 忠賢 ,列其二十四大罪。”3.指上奏章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乡贡》:“ 大曆 中, 楊綰 疏請復舊章,貴全乎實。”《明史·张芹传》:“給事中 竇明 言事下獄, 芹 疏救之。”4.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。 唐玄宗 《〈孝经〉序》:“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句,一句之内意有兼明,具載則文繁,略之又義闕,今存於疏,用廣發揮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:“各宗派的大师,都想解释所尊奉的经典……经疏愈积愈臃肿,学徒愈学愈迷惑。”5.引申为阐释。 清 蔡焯 《〈史通通释〉举例》:“釋之爲用,析節而疏其義。”6.指书信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与吴质书》:“雖書疏往返,未足解其勞結。” 唐 杜甫 《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》诗:“ 洞庭 無過雁,書疏莫相忘。” 宋 苏轼 《答孙志康书》:“即日奉疏,少通哀誠。” 清 陈确 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硜硜略具前疏,率此附寄,殊不盡。”7.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。 唐 贾岛 《宿贇上人房》诗:“朱點草書疏,雪平麻履蹤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道場罷,衆僧請夫人燒疏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回:“﹝ 晁大舍 ﹞勉强梳了頭,到家堂中燒疏送神。”8.旧时募化用的簿册。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岳鄂王》:“蓋忠臣烈士,每詔條有致祭之文;豈狂子野僧,攙國典出募緣之疎。”9.指捐款。 茅盾 《赛会》:“‘地戏’不过几个人穿了做戏的‘行头’走走罢了,夹在‘会’里无非硬凑一个名目,主事人们好借此多‘写’几块钱‘疏’。”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上一篇:疎 汉语拼音shū 五笔编码 nhgi 下一篇文章:疐 汉语拼音zhì,dì 五笔编码 fplh
我也说两句

热门信息
最新更新
关于疑难字查询网 | 站长信箱
Copyright 2008-2012 Powered by HaoSystem.COM,疑难字查询网(疑难汉字速查手册) All Rights Reserved.
E-Mail:hljbg@163.com
黑ICP备0900024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