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疐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590
【GBK编码】AF46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12452512152134
【汉语拼音】zhì,dì
【拼音编码】 zhi4 di4
【五笔编码】 fpl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DXI
【注音符号】ㄓˋ,ㄉㄧˋ
【广东话】zi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疐 zhì
<释义1>古同“踬”:“前跋其胡,载~其尾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疐 dì
<释义1>古通“蒂”,爪果的蒂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疐1 [zhì ㄓˋ]
[《廣韻》陟利切,去至,知。]
1.牵绊;颠仆。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” 毛 传:“疐,跲也。” 清 薛福成 《练兵》:“駕駟馬,馳峻坂,控馭之無術,鮮不疐者。”2.引申为阻挡,限止。 清 钱谦益 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申公神道碑》:“已而奴披 薊 北,輮畿南,狼突豕竄,無一尉一堠能少疐其角距者。”3.怒貌。《礼记·大学》“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” 汉 郑玄 注:“懥,怒貌也。或作懫,或爲疐。” 清 臧琳 《经义杂记·身有所忿疐》:“凡心有所忿,便如有物之閡礙於中。懥當作疐,因忿字從心,故疐亦誤加心也。” 章炳麟 《辨诗》:“淡而不厭者 陶潛 ,則 王維 可廢也;矜而不疐者 謝靈運 ,則 韓愈 可絶也。”
疐2 [dì ㄉㄧˋ]
[《廣韻》都計切,去霽,端。]
1.用同“ 蒂 ”。瓜果的蒂部。引申为去掉瓜果的蒂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爲天子削瓜者……士疐之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疐謂脱華處。”2.通“ 嚏 ”。打喷嚔。 睡虎地 秦 墓竹简《封诊式·厉》:“鼻腔壞,刺其鼻不疐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