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祆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46
【GBK编码】ECEC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5241134
【汉语拼音】xiān
【拼音编码】 xian1
【五笔编码】 pyg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SAG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ㄢˉ
【广东话】ji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祆 xiān
<释义1>〔~教〕拜火教,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,崇拜火,今印度、伊朗还有信徒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祆1 [xiān ㄒㄧㄢ]
[《廣韻》呼煙切,平先,曉。]
1.我国古代对琐罗亚斯德教(俗称拜火教)信奉之神的统称。《玉篇·示部》:“祆……胡神也。”《通典·职官二二》:“薩寳府祆正。”原注:“祆者,西域國天神,佛經所謂摩醯首羅也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境异》:“﹝ 孝億國 ﹞出金鐵,衣蔴布,舉俗事祆,不識佛法。” 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 宋次道 《東京記》‘ 甯遠坊 有 祆神廟 ’注云:‘《四夷朝貢圖》云: 康國 有神名祆。 畢國 有火祆祠。’”2.祆教。 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祆之教法蓋遠,而穆護所傳則自 唐 也。”穆护,指祆教教士。 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 宋公 ( 宋敏求 )言,祆立朝出於胡俗,而未必究其即 波斯 教法也。”3.祆教徒。《旧唐书·武宗纪》:“勒 大秦 穆護、祆三千餘人還俗,不雜中華之風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