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祇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47
【GBK编码】B56F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5243515
【汉语拼音】zhǐ,qí
【拼音编码】 zhi3 qi2
【五笔编码】 pyqa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SRH
【注音符号】ㄓˇ,ㄑㄧˊ
【广东话】kei4 zi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祇 zhǐ
<释义1>同“只2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祇 qí
<释义1>古代称地神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祇1 [qí ㄑㄧˊ]
[《廣韻》巨支切,平支,羣。]
亦作“ 秖1 ”。
1.地神。 汉 扬雄 《甘泉赋》:“集虖禮神之囿,登乎頌祇之堂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地神曰祇。” 晋 杨泉 《物理论》:“地者底也,底之言著也,陰體下著也。其神曰祇,祇,成也,育生萬物備成也。”2.大。参见“ 祇悔 ”。
祇2 [zhī ㄓ]
[《集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]
1.适,恰。《诗·小雅·我行其野》:“成不以富,亦祇以異。” 毛 传:“祇,適也。” 陈奂 传疏:“成即誠之假借字…… 馬 習《毛詩》,訓祇爲詞,與傳訓祇爲適,其義相通。”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病未若死,祇以解志。” 韦昭 注:“祇,適也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雖殺之無益,祇益禍耳!”2.但;只。 唐 封演 《封氏闻见记·第宅》:“祇見人自改换,牆皆見在。” 唐 杜甫 《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》:“胡爲來幕下,祇合在舟中。” 宋 杨万里 《阊门外登溪船》诗之五:“無家不住曲溪邊,祇種高山不種田。” 闻一多 《奇迹》诗:“祇要奇迹露一面,我马上就抛弃平凡。”3.竟;简直。 唐 唐彦谦 《逢韩喜》诗:“相逢渾不覺,祇似 茂陵 貧。” 唐 姚合 《寄贾岛》诗:“疏拙祇如此,此身誰與同?” 唐 杜牧 《山石榴》诗:“一朵佳人玉釵上,祇疑燒却翠雲鬟。”4.通“ 禔 ”。安。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” 毛 传:“祇,病也。” 郑玄 笺:“祇,安也。一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傳以祇爲疧之叚借,箋以祇爲禔之叚借。此承壹者之來言之,當以箋義爲允。”5.通“ 多 ”。 清 刘淇 《助字辨略》卷一:“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‘祇見疏也。’ 服虔 本作‘多’。《論语》:‘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’正義云:‘古人多祇同音。’”6.通“ 底 ”。何。 宋 杨万里 《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》诗:“二十六年纔四面,驪駒抵死祇相催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