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秫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EB
【GBK编码】EFF8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123412344
【汉语拼音】shú
【拼音编码】 shu2
【五笔编码】 tsy tsy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FS
【注音符号】ㄕㄨˊ
【广东话】seo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秫 shú
<释义1>黏高粱,可以做烧酒,有的地区泛指高粱:~秸。~米(高粱米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秫1 [shú ㄕㄨˊ]
[《廣韻》食聿切,入術,船。]
粱米、粟米之黏者。多用以酿酒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饘、酏、酒、醴、芼、羹、菽、麥、蕡、稻、黍、粱、秫,唯所欲。” 孙希旦 集解:“秫,黏粟也;然凡黍稻之黏者,皆謂之秫,不獨粟也。” 晋 陶潜 《和郭主簿》:“舂秫作美酒,酒熟吾自斟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二·秫》:“秫即粱米、粟米之黏者。有赤白黄三色,皆可釀酒熬糖作餈糕食之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病後杂谈》:“ 陶渊明 的做了 彭泽 令,就教官田都种秫,以便做酒,因了太太的抗议,这才种了一点秔。”
秫2 [shù ㄕㄨˋ]
[《廣韻》食聿切,入術,船。]
通“ 鉥1 ”。
长针。参见“ 秫2縫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