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逸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9038
【GBK编码】D2DD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35251354454
【汉语拼音】yì
【拼音编码】 yi4
【五笔编码】 qkqp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RRS
【注音符号】ㄧˋ
【广东话】ja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逸 yì
<释义1>跑,逃跑,逃~。奔~。
<释义2>散失:~散。~史。~事。~闻。
<释义3>安闲,安乐:安~。~乐(安乐)。以~待劳。闲情~致。
<释义4>超过一般:超~。~兴(x宯g )(超逸豪放的兴致)。~趣。~致。~品(超脱绝俗的艺术品)。~珠(特异的珍珠,喻人的品德)。
<释义5>隐遁:~士(隐居之士)。~民(a.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;b.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,亦作“佚民”)。
<释义6>放任,不受拘束:~荡。飘~。骄奢淫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逸1 [yì ㄧˋ]
[《廣韻》夷質切,入質,以。]
亦作“ 劮1 ”。
1.奔跑。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﹝ 張侯 ﹞乃左并轡,右援枹而鼓之,馬逸不能止,三軍從之。” 韦昭 注:“逸,奔也。” 汉 扬雄 《解嘲》:“往昔 周 網解結,羣鹿争逸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甲编卷一:“ 宇文泰 與 侯景 戰 河 上,馬逸墜地。” 端木蕻良 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九:“暴徒呼号一声便就逸去。噪嚷着,呼号着,又到别处去攒聚。”2.逃亡;逃跑。《左传·桓公八年》:“ 隨侯 逸, 鬭丹 獲其戎車,與其戎右少師。” 杜预 注:“逸,逃也。”《北史·齐纪上·高祖神武帝》:“見一赤兔,每搏輙逸,遂至迥澤。” 清 毛奇龄 《打虎儿行》:“虎驚顧兒舍父逸,深林風草皆無色。” 叶圣陶 《穷愁》:“其黠者則反身而走,入於後園,園墻圮,通於隘巷,警吏追之,逸其三。”3.疾速。《文选·张衡〈南都赋〉》:“足逸驚飈,鏃析毫芒。” 吕延济 注:“逸驚飈,言馬足疾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驚才風逸,壯志煙高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两马齿俱壮》诗:“一馬裂銜轡,奔嘶逸風雷。”4.释放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 苗賁皇 徇曰:‘蒐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,蓐食申禱,明日復戰。’乃逸 楚 囚。” 杜预 注:“逸,縱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:“﹝ 子罕 ﹞良 司臣 而逸之,託諸 季武子 , 武子 寘諸 卞 。” 杜预 注:“賢而放之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智囊补·兵智·祖逖等》:“﹝ 岳飛 ﹞顧諜作失意狀,頓足而入,陰令逸之。”5.散失;亡失。《後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採求闕文,補綴漏逸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武功县丞厅壁记》:“凡官署舊記壁壞文逸,而未克繼之者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》“ 鎮 等引兵出戰,驃騎將軍 農 自 西津 濟,與 鎮 等夾擊,大破之” 元 胡三省 注:“ 農 , 燕 之驃騎大將軍,此逸‘大’字。”6.隐遁。《文选·谢灵运〈会吟行〉》:“ 東方 就旅逸, 梁鴻 去桑梓。” 吕向 注:“旅,獨也,言獨爲隱逸。” 宋 秦观 《论议下》:“其後聘門不行於列國,學《詩》之士逸於布衣,於是賢人失志之賦與 屈原 《離騷》之詞作矣。”7.指隐士。《文选·桓温〈荐谯元彦表〉》:“訪諸故老,搜揚潛逸。” 张铣 注:“平 蜀 之後,搜舉逸人。”《宋书·孔琳之传》:“舉逸拔才,務農簡調。” 唐 李白 《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》诗:“朝來果是滄洲逸,酤酒醍盤飯霜栗。”8.超过,超越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玄畅赋》:“逸千載而流聲,超貴黎而度俗。”《文选·曹植〈七启〉》:“忽躡景而輕騖,逸奔驥而超遺風。” 李周翰 注:“逸奔,皆過也。” 谢彬 《民国政党史·正式国会时代之政党》:“政府而有逸出常軌者,則吾黨認爲公敵,不爲阿附。”9.超逸;闲放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:“ 景純 豔逸,足冠中興。” 唐 皎然 《诗式·辨体》:“體格閒放曰逸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六七八段,間以曼衍,愈轉愈清,其調愈逸。” 清 朱锡 《幽梦续影》:“鶴令人逸,馬令人俊,蘭令人幽,松令人古。” 清 刘熙载 《艺概·文概》:“ 太史公 文, 韓 得其雄, 歐 得其逸。”10.闲适;安乐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今大夫老,而又不自安恬逸,而處以念惡。” 韦昭 注:“逸,樂也。”《宋书·刘敬宣传》:“今我往勞困,彼來甚逸。” 唐 元稹 《和乐天〈赠樊著作〉》:“遂我一身逸,不如萬物安。” 清 汪徵远 《上莲花庵》诗:“更羡孤雲逸,松顛自往來。”11.放纵;淫荒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罔遊于逸,罔淫于樂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逸爲縱體。”《汉书·吴天刘濞传》:“陛下多病志逸,不能省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逸,放也。”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上·傅毅》:“於戲君子,無恆自逸。”《北史·魏曲阳侯素延传》:“ 中山 平,拜 幽州 刺史,豪奢放逸,左遷 上谷 太守。” 明 高启 《劝农文》:“復召父老廷對宣諭,唯恐爾民荒逸惰游以陷於罪,德甚厚也。”12.浮靡。参见“ 逸聲 ”。13.美丽。参见“ 逸女 ”、“ 逸麗 ”。14.过失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予亦拙謀,作乃逸。” 孔 传:“逸,過也。” 蔡沈 集传:“逸,過失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