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笲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32
【GBK编码】B942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31431454132
【汉语拼音】fán
【拼音编码】 fan2
【五笔编码】 tca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ZE
【注音符号】ㄈㄢˊ
【广东话】faan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笲 fán
<释义1>古代一种圆形竹器:“妇执~枣栗自门入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笲1 [fán ㄈㄢˊ]
[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]
[《廣韻》扶晚切,上阮,奉。]
[《廣韻》皮變切,去線,並。]
亦作“ 匥1 ”。
1.古代一种形制似筥的盛器。新妇向舅姑行贽礼时常用以盛干果等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婦執笲棗、栗,自門入,升自西階進拜,奠于席。” 郑玄 注:“笲,竹器而衣者。其形蓋如今之筥。”《礼记·昏礼》:“婦執笲棗、栗、段脩以見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笲,音煩。一音皮彦反。器名。以葦若竹爲之,其形似筥,衣之以青繒,以盛棗、栗、腶脩之屬。”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於是,與夫人坐堂上,主執笲盥饋乃退。其後公主降,有舅姑者備禮,本於 珪 。”2.犹严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