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筒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52
【GBK编码】CDB2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314314251251
【汉语拼音】tǒng
【拼音编码】 tong3
【五笔编码】 tmgk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LD
【注音符号】ㄊㄨㄥˇ
【广东话】tung2 tu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筒 tǒng
<释义1>粗大的竹管。
<释义2>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:烟~。邮~。笔~。
<释义3>衣服等的筒状部分:袖~儿。靴~。~裙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筒1 [tǒnɡ ㄊㄨㄥˇ]
[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,定。]
1.管;竹管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量知》:“截竹爲筒,破以爲牒,加筆墨之迹,乃成文字。” 唐 杜甫 《引水》诗:“ 白帝城 西萬竹蟠,接筒引水喉不乾。”2.泛指管筒状器物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昔 黄帝 令 伶倫 作爲律……次制十二筒。” 高诱 注:“六律六吕各有管,故曰十二筒。” 南朝 梁 陆倕 《新刻漏铭》:“金筒方員之制,飛流吐納之規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醉封诗筒寄微子》诗:“爲向兩州部吏道:莫辭來去遞詩筒。” 张天翼 《春风》:“这么声明了几句,他就把那本书卷成一筒,--拿来打手势。”如:烟筒;电筒;邮筒;传声筒。3.指衣服等的圆筒状部分。 张天翼 《脊背与奶子》:“ 长太爷 两只手抽出了袖筒。”4.钓筒。一种捕鱼用具。 晋 郭璞 《江赋》:“筒灑連鋒。”一本作“ 筩 ”。 唐 许浑 《泛五云溪》诗:“急瀨鳴車軸,微波漾釣筒。” 宋 苏轼 《夜泛西湖》诗之三:“漁人收筒及未曉,船過惟有菰蒲聲。”5.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。 张天翼 《儿女们》二:“手筒到了袖子里,可是怕弄了那些大毛,就又把手抽出来。” 张天翼 《儿女们》二:“手筒到袖子里去又拿出来,过会儿又忍不住要筒进去。”6.指圈成圆筒形。 柳溪 《爬在旗杆上的人--献给耿长锁》:“田野的道路上站着一个撑伞的青年,摆着手势,然后把手筒在嘴上喊叫着什么。”7.量词。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。 宋 陆游 《斋居纪事》:“凡紙必作筒收,每筒不過二十五幅。” 老舍 《二马》第二段五:“ 马威 把小箱子打开,把两筒茶叶递给父亲。”
筒2 [dònɡ ㄉㄨㄥˋ]
[《廣韻》徒弄切,去送,定。]
洞箫。《说文·竹部》:“筒,通簫也。” 段玉裁 注:“所謂洞簫也。《廣雅》云‘大者二十三管,無底’是也。《漢章帝紀》吹洞簫。 如淳 曰:‘洞者,通也,簫之無底者也。’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释甬》:“五篇上《竹部》云:‘筒,通簫也’……按器之通簫,人之直項,爲狀狹而長者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