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簪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2A
【GBK编码】F4A2
【笔画数】18
【笔顺】314314153515352511
【汉语拼音】zān
【拼音编码】 zan1
【五笔编码】 taq taq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HRK
【注音符号】ㄗㄢˉ
【广东话】zaam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簪 zān
<释义1>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,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:~子。金~。玉~。~缨(做官者显贵之称)。~绅。
<释义2>插,戴:~戴。~菊。~笔(古人朝见,插笔于冠,以备记事)。~笏(古代笏以记事,簪笔以备写,臣僚奏事执笏簪笔。故亦称做官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簪1 [zān ㄗㄢ]
[《廣韻》作含切,平覃,精。]
[《廣韻》側吟切,平侵,莊。]
亦作“ 兂1 ”。亦作“ 簮1 ”。
1.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。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 周 主亡玉簪,令吏求之,三日不能得也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前有墮珥,後有遺簪。” 晋 左思 《招隐》诗:“躊躇足力煩,聊欲投吾簪。” 唐 杜甫 《春望》诗:“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”2.插;戴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代白紵舞歌词》之四:“命逢福世丁溢恩,簪金藉綺昇曲筵。” 唐 韩偓 《南亭》诗:“行簪隱士冠,卧讀先賢傳。” 宋 辛弃疾 《祝英台近·晚春》词:“鬢邊覻,試把花卜歸期,纔簪又重數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這日正是端陽佳節,蒲艾簪門,虎符繫臂。”3.连缀。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復者一人,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。” 郑玄 注:“簪,連也。” 胡培翚 正义:“簪裳于衣,謂連綴其裳於衣,使合爲一。”4.通“ 槮 ”。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入柴,勿積魚鱗簪。” 孙诒让 间诂:“凡聚積木柴並謂之槮。槮、潛、參、簪聲並相近。”
簪2 [zǎn ㄗㄢˇ]
[《集韻》子感切,上感,精。]
亦作“ 簮2 ”。
疾速。《易·豫》:“勿疑朋盍簪。” 王弼 注:“簪,疾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