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耐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10
【GBK编码】C4CD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132522124
【汉语拼音】nài
【拼音编码】 nai4
【五笔编码】 dmj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LDS
【注音符号】ㄋㄞˋ
【广东话】no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耐 nài
<释义1>忍,受得住:忍~。~久。~人寻味。
<释义2>古同“奈”,奈何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耐1 [nài ㄋㄞˋ]
[《廣韻》奴代切,去代,泥。]
1.忍受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胡质传》:“縣民 郭政 通於從妹,殺其夫 程他 ,郡吏 馮諒 繫獄爲證。 政 與妹皆耐掠隱抵, 諒 不勝痛,自誣,當反其罪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這事叫人怎生耐得!” 叶圣陶 《未厌集·苦辛》:“表婶耐着受宰割的惨伤给他就医,给他看护。”2.引申为容忍。《新五代史·汉臣传·史弘肇》:“ 弘肇 不喜賓客,嘗言:‘文人難耐,呼我爲卒。’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這兩日也看他不得,權且耐他。”3.禁得起。《晋书·苻生载记》:“ 洪 大驚,鞭之。 生 曰:‘性耐刀槊,不堪鞭捶。’” 唐 李商隐 《霜月》诗:“ 青女素娥 俱耐冷,月中霜裏鬭嬋娟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声容·修容》:“從來傅粉之面,止耐遠觀,難于近視,以其不能匀也。”4.胜任。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:“ 向敏中 大耐官職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十三:“ 清 不合於大吏,又不耐簿書錢穀,自奏請改武職,於是改授 登萊鎮 總兵。”参见“ 耐官 ”。5.适宜;相称。 唐 高適 《广陵别郑处士》诗:“溪水堪垂釣,江田耐插秧。” 唐 杜甫 《洗兵马》诗:“青春復隨冠冕入,紫禁正耐烟花繞。” 宋 黄庭坚 《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幹马》:“電行山立氣深穩,可耐珠韉白玉羈。” 元 张可久 《满庭芳·金华道中》曲:“漁樵話,從頭兒聽他。白髮耐烏紗。”6.愿意;宁愿。 唐 岑参 《郡斋南池招杨辚》诗:“閒時耐相訪,正有牀頭錢。” 唐 李白 《送殷淑》诗之一:“惜别耐取醉,鳴榔且長謡。” 宋 俞桂 《春日即事》诗:“半晴半雨春無準,燕怯輕寒不耐飛。”7.挨,拖延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八回:“此時 李紈 見 黛玉 略緩,明知是迴光返照的光景,却料着還有一半天耐頭。”8.同“ 耏 ”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令郎中有罪耐以上,請之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:“輕罪不至于髠,完其耏鬢,故曰耏。古耐字從彡,髮膚之意也。”参见“ 耐罪 ”。9.同“ 奈 ”。无奈;奈何。 唐 杜甫 《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》诗:“亭午减汗流,比鄰耐人聒。” 宋 黄庭坚 《奉谢泰享送酒》诗:“非君送酒添秋睡,可耐東池到曉蛙!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我便要把合 周三 賭賽的那萬金相贈,争耐他分文不取。”
耐2 [nǎi ㄋㄞˇ]
方言。你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五回:“ 湘蘭 在旁邊嚷道:‘ 蕭老 ,耐好格,耐倒答應仔 秦大人 哉,耐阿曉得倪心裏實頭中意勿過,要想買哩呀。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一回:“ 憲太太 倒也站了起來,説道:‘耐太客氣哉!’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出关》:“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。”
耐3 [nénɡ ㄋㄥˊ]
[《集韻》奴登切,平登,泥。]
“ 能1 ”的古字。
能够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故人不耐無樂,樂不耐無形,形而不爲道,不耐無亂。” 郑玄 注:“耐,古書能字也。”《管子·入国》:“聾盲、喑啞、跛躄、偏枯、握遞不耐自生者,上收而養之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明雩》:“况雨無形兆,深藏高山,人君雩祭,安耐得之?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