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聰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70
【GBK编码】C294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12211132535414544
【汉语拼音】cōng
【拼音编码】 cong1
【五笔编码】 btln buk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ERW
【注音符号】ㄘㄨㄥˉ
【广东话】cu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聰 cōng
<释义1>见“聪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聰1 [cōnɡ ㄘㄨㄥ]
[《集韻》麤叢切,平東,清。]
“ 聪1 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 聦1 ”。
1.听;听觉。《易·夬》:“聞言不信,聦不明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聦,聽也。”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後,逢此百凶,尚寐無聰。” 毛 传:“聰,聞也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諒聦不明而蔽壅兮,使讒謏而日得。”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臣前幸得條對災異之效,禍亂所極,言關於聖聰。” 唐 皮日休 《九讽·见逐》:“耳方聰兮忽睽,目方視兮忽盲。”《警世通言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﹝ 王安石 ﹞陞 江寧府 知府,賢聲愈著,直達帝聰。”2.听觉灵敏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視不明,聽不聰,行不正,不知哀,君子病之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 師曠 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目不兩視而明,耳不兩聽而聰。” 唐 韩愈 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皇帝神聖,通達古今,聽聰視明,一似 堯 禹 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自矜埋葬》:“秀才因於竈神前具疏,自道其平生雖無大陰德,然掩骼一事,當亦可挽回造化,何神聽之不聰也。”3.明察。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五行五事》:“聽曰聰。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。” 汉 东方朔 《七谏·沉江》:“願悉心之所聞兮,遭值君之不聰。”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传》:“ 伍舉 曰:‘臣聞國君服寵以爲美,安民以爲樂,克聽以爲聰,致遠以爲明。’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:“良由外聽易爲巧,而内聽難爲聰也。”4.聪明而有才智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伤友人赋》:“峻調迥韻,慧志聰情。” 宋 司马光 《四言铭系述》:“聞言易悟曰聰,睹事易辨曰明。”参见“ 聰智 ”。5.通路;通畅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 子胥 乃使相土嘗水,象天法地,造築大城,周迴四十七里,陸門八以象天八風,水門八以法地八聰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伊水》:“ 傅毅 《反都賦》曰:‘因 龍門 以暢化,開 伊闕 以達聰也。’”6.指耳鸣病。《晋书·殷仲堪传》:“ 仲堪 父嘗患耳聰,聞牀下蟻動,謂之牛鬭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