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胙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D9
【GBK编码】EBD1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351131211
【汉语拼音】zuò
【拼音编码】 zuo4
【五笔编码】 eth eth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QMID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ㄛˋ
【广东话】zou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胙 zuò
<释义1>古代祭祀时供的肉。
<释义2>福佑:“天地所~。”
<释义3>古同“祚”,指君位。
<释义4>赐予:~土(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,酬其勋绩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胙1 [zuò ㄗㄨㄛˋ]
[《廣韻》昨誤切,去暮,從。]
[《集韻》疾各切,入鐸,從。]
1.祭祀用的酒肉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太子祭于 曲沃 ,歸胙于公。” 杜预 注:“祭之酒肉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﹝ 顯王 ﹞九年,致 文 武 胙於 秦孝公 。” 裴駰 集解:“胙,膰肉也。” 清 张岱 《陶庵梦忆·扬州清明》:“監門小户,亦攜殽核紙錢,走至墓所,祭畢,席地飲胙。”2.福佑;赐福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天地所胙,小而後國。” 韦昭 注:“胙,福也。天之所福,小則得國,大則得天下。”《新唐书·魏玄同传》:“天胙大聖,享國永年,異人間出。” 宋 苏轼 《教坊致语》:“天方胙於 舜 孝,人已誦於 堯 言。”3.赐与;分封。《隶续·汉武都太守耿勋碑》:“上納其謨,拜郎 上黨 府丞掌令,考績有成,符策乃胙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汉隶拾遗》:“胙者,賜也。言考績有成,乃賜之以符策,命爲太守也。”《旧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:“ 周武 定業,胙茅土於子弟; 漢高 受命,誓帶礪於功臣。”4.谓建置社稷。《隶续·晋右军将军郑烈碑》:“君諱 烈 ,字 休林 , 熒陽 開封 人也。其先出自宗 周 ,建國于 鄭 。因胙命氏,君其後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高帝建元元年》:“﹝ 魏 ﹞許 昶 ( 劉昶 )以克復舊業,世胙 江 南,稱藩于 魏 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建置社稷曰胙。又,守社稷曰胙。”5.酬报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昔伯舅大公,右我先王,股肱 周 室,師保萬民,世胙大師,以表東海。” 杜预 注:“胙,報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 子豐 有勞於 晉國 ,余聞而弗忘。賜女 州 田,以胙乃舊勳。”6.通“ 祚 ”。指天子、诸侯之位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﹝ 齊桓公 ﹞南城於 周 ,反胙於 絳 。” 韦昭 注:“人君即位,謂之踐胙。此言 桓公 城 周 ,尊事天子,又討 晉 亂,復其胙位,善之也。”《隶释·汉费亭侯曹腾碑阴》:“踐胙之初,受爵亏(于)東土,厥功章然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订孔》:“凡説人事,固不當以禄胙應塞。”7.通“ 阼 ”。台阶。参见“ 胙俎 ”、“ 胙階 ”。8.古国名。在今 河南 延津 北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 凡 、 蔣 、 邢 、 茅 、 胙 、 祭 , 周公 之胤也。”
|